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和馬謖,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直以來,關於馬謖失街亭,很多人都會將罪責歸在馬謖身上。正是馬謖的驕傲自大,自恃才高,熟讀兵法,不聽諸葛亮「下寨必 當要道之處」的命令,也不聽王平「伐木為柵,以圖久計」的建議,仗著自己「憑高視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幾條空洞的兵法,在山上紮營,結果遭到司馬懿四面圍攻,截斷其水道,最終慘敗,失去了街亭要地。
失街亭固然是馬謖之錯,但是諸葛亮也應該為此負責,甚至說是諸葛亮計劃裡面的一環。首先是向來知人善用的諸葛亮,為何將位置如此重要的街亭交給自恃才高的馬謖。要知道街亭是諸葛亮這次北伐的關鍵,按理說如此重要的位置,要麼是諸葛亮自己親自坐鎮,要麼是派著名將領魏延去守禦。結果諸葛亮派的卻是沒有實戰經驗得馬謖,與其說是因為馬謖之前所提出的計謀深得諸葛亮之意,才為他贏得鎮守街亭的任務,不如說馬謖守街亭,是諸葛亮為蜀國做的人才篩選的一個計劃。
諸葛亮的北伐除了最直接的北伐的目的之外,還有對人才挖掘的想法。當時的蜀國經歷了夷陵之敗,損失了一大批軍政人才。除了從原有的幾個內部集團挑選之外,諸葛亮也想通過北伐招攬一些其他地方的優秀人才,同時通過北伐將原有一些有所缺陷的內部人員淘汰掉。
馬謖就是這麼一個需要經過「考試」的人員。其實諸葛亮對於馬謖還是非常看重的,只是劉備臨死之前,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宜深察之」。按理說劉備的臨終之言,諸葛亮都會聽,但唯獨是否重用馬謖這件事上,諸葛亮猶豫了。
最終諸葛亮還是決定給馬謖機會。於是自從劉備死後,諸葛亮幾次對外征戰都有將馬謖帶到身邊。諸葛亮南征苗疆之時,馬謖奉後主之命勞軍,諸葛亮問南征的取勝關鍵,馬謖給出了「心戰為上」的正確答案,隨後諸葛亮發出了「幼常知吾肺腑 」的感歎,充分肯定了馬謖的才華,並留馬謖作了參軍。
在南征成敗的關鍵之際,孟獲之弟孟優來投降,諸葛亮借此對馬謖又進行了第二次考察。不過這次諸葛亮只是:回顧馬謖曰:「汝知其來意否?」 這跟馬謖剛來苗疆時,諸葛亮主動直接提問的態度有所不同。稍顯被動,又略帶故意。所幸的是,馬謖再次給了諸葛亮滿意的回答,諸葛亮撫掌大笑曰:「汝之所見,正與吾同」。雖然這次諸葛亮也肯定了馬謖,但是卻不是很熱情。
馬謖第三次提出建議之時,是在司馬懿被任命總督雍州、涼州等地兵馬時,孔明大驚,擔心司馬懿將部隊訓練好,對蜀國構成極大的威脅。這個時候,馬謖主動獻上反間計,諸葛亮聽從了諸葛計策,最終使得司馬懿失去了兵權。解除了蜀國的最大威脅。但是這次諸葛亮卻絲毫沒有給予馬謖肯定,只是從之而已。
為何馬謖多次提出的建議都深得諸葛亮之意,卻反而讓諸葛亮對他的態度發生改變。其實這主要還是諸葛亮已經完成了對馬謖的考察。不可否認馬謖才計過人,但是馬謖卻有著很多性格的缺陷。 在馬謖的幾次獻計的時候,他都不經意間暴露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他既能得到諸葛亮的肯定,又將自己恃才而傲的品性展露無疑。這一點,在馬謖第三次出場獻計時尤為明顯。當聽到司馬懿被任命總督雍州、涼州等地兵馬時,諸葛亮大驚, 決定要先起兵伐之,語音剛落,馬謖就急於獻計。諸葛亮最後雖聽從了馬謖的計策,卻沒給到任何評價,此時此刻,劉備臨終前那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浮現在了諸葛亮的腦海當中。
從這一刻開始馬謖被諸葛亮排除出了權力的核心,但是馬謖也確實有才華。這麼一個恃才傲物的人,如果得不到重用,未來將成為蜀國的一大威脅,正如後來諸葛亮死後預防魏延那樣。此時諸葛亮也開始預防起馬謖了,於是讓馬謖鎮守街亭,同時用激將法讓馬謖立下了軍令狀,又安排了王平來掣肘馬謖。此舉讓馬謖性格缺陷不斷放大,膨脹的馬謖甚至說出了:「丞相 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邪」。很顯然,此時的馬謖連諸葛亮也沒放在眼裡,再加上王平不停地用「吾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的話來激怒於馬謖。
馬謖終於順了諸葛亮之願在背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失街亭大軍退回至漢中後,諸葛亮先是責怪王平不諫,借王平之口指出馬謖的種種過失,又以明正軍律為由,不為眾將所動,斬了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