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劉備逐漸穩住了腳跟,取得了荊州巴蜀漢中等地。終於與剩下的兩股勢力呈現了三足鼎立之勢。此時的劉備政權處於上升階段,無論是領地還是人才都是之前所不能比擬的,但好景不長,隨著關羽敗走麥城失去了荊州之後。劉備政權開始走向了下坡路。夷陵之戰更是讓陣營的精銳喪失大半。最終劉備也病死了,劉備死後,蜀國內部更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諸葛亮還是要堅定不移的選擇北伐呢?
其實諸葛亮並非不聰明,只是他的心中有著自己的信仰。首先,不忘初心,想當初劉皇叔三顧茅廬,諸葛亮在隆中分析天下大勢,定下三分天下再圖中原的戰略目標。雖然荊州已經失去,不能實現當初的取益州、荊州然後同時北伐的計策,但諸葛亮始終不忘劉備的知遇之恩,按照諸葛亮自己的話說,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完成劉備的遺志。
其次,雖然益州疲敝,如果不趁機攻打曹魏,將來曹魏恢復實力之後必定進攻益州,正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或許有人會說,益州這個地方號稱天府之國,而其北面有劍閣以險守之,只要保存實力,休養生息便可與曹魏抗衡,不能統一天下,但至少可以割據一方。
但事實上,蜀國如果與曹魏打持久戰、走發展路線是不現實的,蜀國本身就人丁稀少,面積更是比不上其他兩國,加上自古中原經濟繁華。而且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國內可用人才並不多,而曹魏方面到了後期依然人才濟濟,如果不向北發展,遲早被曹魏吞併。蜀國肯定不能和魏國來比持久。所以諸葛亮給曹魏休養生息的時間的話,後期所造成的實力差距將更大,畢竟雙方的發展速度是有很大差距的。
諸葛亮的行為看似十分迂腐,但實際上卻是無可奈何的做法,如果不這樣那麼蜀漢亡國的更快,所以諸葛亮也只能去賭,賭北伐的一次勝利,但天有不測風雲,總有些事情是即使努力也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