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古代的英雄,最重的就是「氣節」二字。明知大勢已去,也要抗爭到底,殺身成仁,是為大丈夫。
三國時,有氣節的男兒不少,比如陳宮,比如張任,比如龐德,比如神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比如劉備的五兒子北地王劉諶。
兩軍交戰,變節投降者,往往為君子所不齒。三國中最令人唾棄的投降者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的於禁。投降關羽,成了於禁戎馬一生再也抹不掉的污點,最終,於禁被曹丕羞臊死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投降者都像於禁這麼倒霉。同樣是投降,關羽、張遼、徐晃、黃忠、馬超等,卻成了後世所仰慕的英雄。他們和於禁最大的不同,就是即便投降,也沒丟了男兒的氣節。張遼、徐晃投降曹操,叫識時務者為俊傑;黃忠、馬超投降劉備,叫棄暗投明;而關羽,也給自己投降曹操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叫降漢不降曹。《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玩投降的是蜀漢的大將姜維。姜維這一生,跟投降似乎結下了不解之緣。一部《三國演義》,至少寫到了他三次投降。
第一次,天水關投降諸葛亮。這一次投降,談不上棄暗投明,因為劉禪治下的蜀漢未必有曹睿清明。論國力,蜀漢還不如曹魏強大,所以,姜維這次投降也談不上識時務。姜維這次投降,完全是因為走投無路,所以最多叫光棍不知眼前虧。當然,他投降的是千古忠臣諸葛亮,又多少和諸葛亮惺惺相惜,所以,他這一次投降,後人不會對他有太多非議。站在正統的歷史觀上說,姜維投降諸葛亮,也應該算是棄暗投明吧。
投降蜀漢之後,姜維又玩了兩次投降。之所以說這兩次是玩投降,是因為這兩次,是詐降,是假投降。兵者詭道也,這叫兵不厭詐。於姜維的個人名節,毫髮未損。
第二次,詐降曹真,讓曹真損失慘重。本來想要曹真的命,結果一個叫費耀的做了曹真的替死鬼。這一次投降,三國的回目上叫姜維獻書。
第三次,蜀漢瀕臨滅亡之際,姜維又和鍾會玩起了他拿手的「詐降」之術。從效果上看,非常不錯。鍾會對他言聽計從,眼看挑唆得鍾會要反了司馬氏,妙計幾乎得逞,沒想到,魏兵大嘩變,鍾會被刀劍砍成了肉泥,姜維無奈也拔劍自刎。
從姜維這三次投降,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姜維是個不太認死理,不拘小節的人,只要能達到最終的大目標,他可以暫時放下個人的名節,哪怕不擇手段,也在所不惜。但姜維又是個有大節的人,他的投降,和於禁的貪生怕死有本質的區別。投降諸葛亮,雖然是臨陣投降,有點委曲求全的意思,但蜀漢代表的畢竟是正統,姜維降諸葛亮,一點也不辱沒他的名聲。而蜀漢氣數已盡之時,他本可以一心向魏,謀個高官做,但他沒有這麼做,所以,姜維心中有大節,不失為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