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為何不設吏官?是因為劉備喜歡專制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為何不設吏官?是因為劉備喜歡專制嗎?

三國時期精彩故事和傳奇人物有很多,但是我們要瞭解三國歷史的話,下面幾個點是應該要瞭解的背景基礎。

關於蜀漢不設吏官,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一直以來,有很多三國評論家認為,蜀漢不設立吏官是因為劉備、諸葛亮喜歡專制。但姐並不這麼認為。在《三國誌》中,就曾有明確記載蜀漢史官的活動: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由此得知,蜀漢並不是沒有史官,而是蜀漢沒修國史,而中國歷代都是「盛世修史」,並且大多是修前朝史,罕有修當朝史的。

例如唐書不是唐人修的,宋史也非宋人所寫,漢書其實是東漢修的,這個時候就算蜀漢修史也該寫東漢書。那這是就有人問了,為何魏吳兩國大修國史呢?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從政治角度上來講,魏、吳兩國要在歷史上名正言順,就必須和從前的漢朝劃清界限,否則他們立國的法理是不通的。而蜀漢與他們不同,蜀漢是以光復漢朝為已任、自命正統的。因此,蜀國絕不能單修國史,再說了,當時的蜀漢遠非什麼盛世,如果修史就等於承認「漢」是和魏、吳平等的朝代。

就當時的的政治情況而言,吳和魏是互相交換國書,承認對方合法地位的。而蜀漢是迫於聯吳抗魏的戰略,也承認了吳的合法性,但絕對沒有承認魏。

關於三顧茅廬,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十分著名的一個故事,畢竟是圍繞諸葛亮這個王牌軍師和劉備這個人人稱讚的明君之間的故事,所以也最容易吸引人們的視線。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還是要讓奇葩姐來跟大家說說。

諸葛亮有一身才華,這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的,但是在其還沒有出山之前,也就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隱士罷了。若是沒有徐庶的引薦,或許這顆明珠真的要蒙塵了。就像曹操重用荀彧一樣,當時劉備還是比較看重徐庶的。所以在徐庶主動找到劉備向其推薦諸葛亮時,劉備還是有認真聽取這個意見的。

並且因為劉備是一個知人善任的君主,雖然他自己的本事可能真的還沒有他手下的那些人厲害,但是之所以他能作為領導者,和他毒辣的看人眼光還是分不開關係的。並且當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正值劉備急需用人之際,所以平時可能不會放下身段去三顧茅廬的劉備,在那時可能還真的會去找諸葛亮。然而事實也證明,劉備的選擇是正確的,正是因為他的知人善任、平易近人,最後才幫助他獲得諸葛亮這位大將。

關於劉備的兩個兒子為何叫做劉封、劉禪,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為《三國演義》作序的人名叫聶紺弩,他是一名徹底的「大自由主義者」,他當時稱:劉備在稱帝之前,其實早就有做皇帝之心,這一點,從他給兩個兒子取名就看的出來,一名封,一名禪,二者合起來不就是封禪,即天子祭天地之禮的意思嗎?

可見此人年年都不忘此類事,給自己兒子起個大號都能暴露出其地主階級野心家之反動思想,直至後人們眾口傳揚,幾乎已成鐵論。從歷史上看,劉備收劉封早於劉禪出生,期間並沒有改名記錄,因此,即便有什麼微言大義,也是寇員外包藏反心,與劉備是毫無關係的,所以說要在阿斗身上做文章。對此,陳壽業師,蜀漢學術權威譙周先生其實早已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後主諱禪,其訓授也。

劉禪,也叫作劉阿斗,生於建安十一年,當時的劉備正寄居荊州,由於劉表猜忌,蔡瑁圖謀性命,髀裡肉生,老之將至等等煩心事集在一起,當時的他可以說是心灰意冷。

阿斗取名為禪,字「公嗣」,兩相對照,子承父業,希望其子能繼續革命之殷切期望昭然若揭。以授業承嗣之禪,來定劉備圖謀至尊之罪,還不如直接指控「羽葆蓋車」事件直接了當。其實,歷史上關於這種拆字定罪的遊戲比比皆是,再提起已經不新鮮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