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麼?有三大弊政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麼?有三大弊政

蜀漢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麼,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國誌》和《三國演義》都稱劉備集團為「蜀」,這當然是不對的,因為劉備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而且這一說法在當時也是得到承認的:西漢、東漢、季漢一脈相承,就連《三國誌》作者陳壽,也在不經意間承認了季漢的存在,《三國誌·卷四十五》用一大半篇幅摘錄了楊戲的文章,而楊戲那篇文章,就叫做《季漢輔臣傳》。

其實把劉備集團稱為「蜀」,倒也一點不冤枉,因為他們把大漢的規矩都破壞得差不多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有賴於公平公開的軍功制度,但是從劉備到劉禪,根本就沒執行:劉備劉禪好的不學壞的學,尤其是在劉禪接班後,東漢末年的三大弊政,在他的朝堂上一點都沒少,所以季漢二世而亡,也是一點都不冤枉。

受《三國演義》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劉備知人善任超過曹操孫權,當然也在諸葛亮之上,但是我們看他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諸葛亮的封賞,就知道他也有任人唯親的時候,似乎他更喜歡人品有瑕疵的法正,而比較討厭仗義執言的趙雲趙子龍。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即使是在東漢分崩離析的帝國末日,周邊異族也只能趴著受虐:無論是失敗者董卓公孫瓚還是三國三巨頭中的老大曹操,閒著沒事就打匈奴及其附屬或變身的烏丸鮮卑,而且每次都能打贏,就連那個被稱為「繡花枕頭」的袁紹袁本初,居然也有資格賜給「烏丸大人」蹋頓、峭王、汗魯王印綬並封他們為單于——這都是打著大漢天子的旗號(矯制)進行的。

我們細看《後漢書》與《三國誌》,就會發現東漢滅亡,並不是因為國力軍力的衰微,而是由於三大弊政:賞罰不明、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同樣道理,劉備創立的季漢基業二世而亡,除了劉禪壽命太長之外,還因為東漢末年三大弊政,劉禪朝廷一樣都沒少,否則以蜀中之富、蜀道之難,他再堅持個二三十年是沒問題的。

東漢末年,賣官鬻爵成了常態,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已經成了常態,甚至連三公級別的官帽,也分別被標價一億錢和五千萬錢出售——只要花錢就能買來高官重權(其實重權也等於厚祿,這道理你懂得,以今度古,可以想當然),誰還願意建功立業?更何況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使有功,也未必能封侯拜將。

我們翻開《後漢書》,賣官鬻爵的記載比比皆是:「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時賣官,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於西園立庫以貯之。」

曹操的父親之所以能當上太尉,並沒有一星半點戰功,他那個位置,是花一億錢買的。司馬懿的本家前輩司馬直(都是河內郡人,什麼關係不知道),本來做官很有政績,但是朝廷讓他花錢陞官,而且不陞官不行,不花錢更不行,最後司馬直只好自殺。

季漢朝廷的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其實在劉備執政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趙雲在入川之戰中連克江陽、犍為兩郡,按規定應該受封縣侯,但是直到劉備駕崩,趙雲也還是個白身(無爵者)翊軍將軍,而趙雲被擱置十年,就是因為他反對劉備把蜀中有主田宅分給荊州來的功臣和蜀中降將。

趙雲有功不賞,法正有過不罰,連諸葛亮也對法正的橫行不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法正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諸葛亮卻輕描淡寫地說:"法正對主公有大功(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想幹啥就幹啥,就由著他的性子去吧(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劉禪沒有劉備的本事,但是在重用外戚上,卻是一點都不含糊:劉備對「國舅」糜竺糜芳都是控制使用,只給較高待遇而不給太大權力,但還是讓糜芳壞了荊州大事。

劉禪上位後,兩位長輩國舅,也就是吳太后的兩個哥哥吳懿吳班,先後就任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而姜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只是位居其下的衛將軍——姜維在延熙十九年(256年)才升為大將軍,此前他能帶的兵只有一萬,也就相當於大校或上校師長旅長。

季漢劉備朝的國舅糜芳出賣了荊州,劉禪朝的國舅張紹,則直接跟譙週一起,去鄧艾軍中商量投降事宜去了: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繼印緩請降,事後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張紹、譙周並封列侯。

這位張紹,就是張飛的次子,張苞早逝,張紹繼承了張飛的爵位,並且當上了季漢侍中、尚書僕射——劉備取消了「獨相」制度的丞相,侍中、尚書僕射是「群相」之一。

除了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外戚掌權,季漢還有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宦官干政,這可是明明白白寫在《三國誌》中的:「黃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

很多人都想幹掉黃皓這個死太監,但是誰說話都不好使:「皓奸巧專恣,將敗國家,請殺之(姜維);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諸葛尚)!」

在朝臣的喊打喊殺中,黃皓春風得意,一個人干了十常侍都幹不完的活,就連那個不怎麼靠譜的乾隆皇帝,也認為季漢之亡,黃皓也負主要責任:「迨孔明歿,黃皓、陳祗用事,殄民誤國,而漢祚告終。」

這時候我們不禁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黃皓亂政亡國,諸葛家族張飛家族後代位高權重,趙雲之子掌管禁軍,就沒有人站出來公開叫板嗎?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姜維身上找答案:「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大將軍姜維尚且要避黃皓鋒芒,說明這個太監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三國誌·卷四十四》說「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這是靠不住的:季漢文武群臣又怎會對曹魏(司馬)大軍壓境毫不知情?莫非大家都只會吃乾飯嗎?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曹魏和孫吳,好像這樣的事情很少發生,特別是曹操集團,大司馬大將軍職權一定要掌握在諸曹夏侯手裡,虎豹騎更是只有姓曹的才能當統領。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設問:如果趙雲投奔了曹操,能否像關羽一樣迅速封侯,並且混到張遼等五子良將的位置?如果法正黃皓到了曹操那裡,會不會被許褚斬殺?讀者諸君都知道,曹操的老朋友許攸,可是因為囂張而丟了腦袋的——許攸再囂張,還有法正囂張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