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和諸葛亮相比 劉備為什麼會把兵權交給李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李嚴和諸葛亮相比 劉備為什麼會把兵權交給李嚴

對李嚴和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劉備去世之前,劉備為什麼會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李嚴比諸葛亮還要好嗎?

事實上,直到劉備去世之前,劉備依舊沒有放棄那個夢想——奪回荊州!

這不僅僅關乎到自己的仇恨和恥辱,更關乎著蜀漢政權的前途和命運,至少從隨後40年的發展來看,不打通荊州方向,蜀漢政權就是死路一條。可打通荊州方向,自然也意味著要與東吳集團交惡,作為漢室的續寫政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矛盾是不可協調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倘若與東吳發生衝突,實力最弱的蜀漢也只能去吃更大的虧。

也正是在這樣的糾結之下,蜀漢政權既不敢再次發兵荊州,但也不敢徹底放棄這個出口。有關荊州戰略的糾結,也間接造成了李嚴在劉備死後仍然保持著實權狀態,甚至在蜀漢政權的東線方向,還存在著一個特殊的軍區——蜀漢集團永安軍區。

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儘管這個軍區始終沒有發揮作用,但從公元223年到230年,這塊區域卻是一塊連孫權都不敢輕視的區域,因為在這處蜀漢與東吳的交界處,蜀漢始終有一支重兵部隊集結在這裡。很顯然,他們的目標並不是曹魏,而是東吳的孫權。

八年,遷驃騎將軍。以曹真欲三道向漢川,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

眾所周知,自公元222年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出於綜合利益上的考慮,劉備決定與東吳重新結盟。而在41年之後,蜀漢政權滅亡,從劉禪遞交上的降表來看,蜀漢政權的常備兵力是102000人。

可在蜀吳結盟的八年之後,蜀漢內部的軍事佈局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狀態:明明已經與東線的東吳結盟,明明雙方的交界處已經不應該出現戰事。可在這個軍事緩衝區上,由李嚴率領的兩萬大軍卻長期駐紮在這裡,並且長達八年之久。

由於人口和軍力資源不足,不管是早期的漢中之戰,還是諸葛亮發動的北伐作戰,蜀漢都出現了兵力不足的窘境。可在北線缺乏兵力的情況下,東線這塊和平地帶卻長期保持著一支兩萬人的大軍,這種軍事分佈正常嗎?答案當然是不正常!

那劉備臨死之前的這種佈局,到底想幹什麼?答案在這裡其實也清晰可見:不管是劉備臨死之前還是劉備死後,劉備都希望有朝一日,蜀漢政權能夠尋找時機重新攻入荊州,奪回曾經失去的一切。

也就是說,劉備在臨死之前,他做出了「東北兩策」的戰略佈局!即尋找機會進行北伐,但也要把握時機尋求東進,只要能夠擴大版圖,不管是作為敵人的曹魏,還是作為盟友的東吳,兩者都是蜀漢政權需要打擊的目標!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蜀漢政權也出現了一種特殊的三權分立:劉禪掌握皇權,諸葛亮掌握北線作戰之權,李嚴掌握東線作戰之權。

當然,我們也不要小看這位李嚴,儘管他在《三國演義》中的筆墨不多,但在蜀漢政權的真實歷史上,他也同樣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一個軍事高手!

建安十八年,署嚴為護軍,拒先主於綿竹。嚴率眾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

公元213年至214年的益州之戰,作為劉璋臣子的李嚴奉命率軍在綿竹抵抗劉備,很顯然,此時的李嚴是一位益州集團的軍事人物,其手中掌握著兵權。只不過劉璋沒有想到,這位李大人是個現實的人物,劉備一到城下,他直接投降了,轉臉變成了劉備的屬下。

並不是他貪生怕死,也不是因為他是個小人,而是劉璋忽略了李嚴的身份——南陽人也。這也是一位荊州派的人物,赤壁之戰時才遷往益州(曹公入荊州時,嚴宰秭歸,遂西詣蜀),甚至在劉備居住荊州多年的時間裡,兩人有可能還是好友。

而李嚴的軍事能力如何?答案是不容小視!

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起事於郪,合聚部伍數萬人,到資中縣。時先主在漢中,嚴不更發兵,但率將郡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

又越巂夷率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

千萬不要以為漢中之戰期間,只有諸葛亮一人在穩定後方,事實上,諸葛亮只是能保證後勤運輸,而在軍事領域上,早就握有兵權的李嚴則在後方大顯身手,相繼將多路造反的反叛力量殲滅。更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這一期間,南中地區就曾經發生過叛亂,但被李嚴迅速鎮壓。所以不要以為多年後的諸葛亮才第一次與南中武裝進行交手,李嚴早就在這一領域展現出了十足的能力!

荊州派的出身,讓他備受劉備的信任,軍事層面的造詣,也更讓劉備認可他的帶兵能力。所以在劉備托孤之前,劉備在東線設置特別的軍區,並將這個重要任務交到李嚴的手中,這樣的信任是不容置疑的!

只是隨著公元230年之後,隨著諸葛亮的多次北伐,曹魏集團終於認清到了蜀漢的危害,從而引來了曹真南下的反制行動。在魏軍反攻的不利局面下,蜀漢政權才被迫改變戰略,急調永安前線的兩萬大軍發兵北上,劉備多年佈置的「東北戰略」也就此破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