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作為劉備的智囊,平時,劉備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但,其內心還是對諸葛亮有所顧忌的。
劉備深知「功高蓋主」四字含義。一但,諸葛亮掌握軍權,那整個蜀國就無人可以制衡他。如果,諸葛亮有異心,那蜀國就可能易主。因為,無論如何,都需要一人來制衡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神人,借東風,空城計。然,現實是,諸葛亮軍事才能不行。
從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再到二出岐山時,糧草不足,每一次都可以發現,諸葛亮在軍事方面不怎麼突出。
劉備這樣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他沒有叮囑恢復中原之事,也沒有提及當年隆中會晤時的談論,只是強調了輔政的問題。
故而筆者認劉備托孤,是將治國理民的政務交給了諸葛亮,而將軍事權交給了李嚴,並暫守永安,這大概就是劉備的策略佈局。
治理國理民,諸葛亮絕對是一把好手,劉備心中有數,告誡劉禪以父事丞相,是為了強調君臣和諧相處的關係,讓李嚴暫守永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魏延在漢中已經守備多年,也是劉備提拔的結果。而漢中的守備狀態,他也是滿意的。
李嚴本是劉璋部下一個護軍,在劉備拿下益州之後,李嚴投降劉備,成為劉備的副將。在郪縣盜賊馬秦、高勝率軍起義時,李嚴當機立斷,僅憑自己手中區區5000人馬擊退了上萬叛軍,並擊殺馬秦、高勝。
幾年後,越巂郡叛軍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擊退叛軍。李嚴英勇果敢的軍事才能被劉備所看中,於是被加封為輔漢將軍,此後更是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再加之劉備托孤之時,許多蜀漢老將如關羽,張飛等都以去世;夷陵之戰劉備險些被擒,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蜀國的軍事實力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軍事人才有緊缺的趨勢,因此,李嚴就逐漸走到前台,擔當起掌管軍務的重任。
李嚴既和投降過來的人馬熟悉,又和當地的豪強說的上話,有很大的威望。本來蜀國建國時間短,新老派系沒有很好融合時間。現在劉備又要掛了,必須讓內部人通力協作又互相制衡。所以劉備把李嚴挑出來,和諸葛亮搭班子,用以保持內部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可惜劉備還是不能給李嚴更大的權力,因為諸葛亮的資格和能力擺在那裡,李嚴只能當個副手。也幸好劉備沒給李嚴更大權利,因為不久李嚴就變心,勸諸葛亮稱王。後來諸葛亮把李嚴攆回家去,李嚴最後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