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什麼傳位給弟弟孫權,死因有蹊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什麼傳位給弟弟孫權,死因有蹊蹺

中國古代的政治權力是世襲的,父親死了把位子傳給兒子是天經地義。不過孫策有點兒特殊,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獨生子孫紹。

孫策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把位子交給孫紹?

其一,孫紹年齡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孫策打下來了,但孫策亡故時才25歲,其子孫紹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統治和發展江東這大片地盤的重任,畢竟自古以來,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其二,孫策害怕外戚當政。歷史上一旦主政者的年紀幼小,往往其母族的勢力就會過大。孫策是個有本事的人,對當時的情況洞若觀火,他不想重蹈東漢後期的覆轍,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便宜了外戚。

其三,為妻兒留下一條後路。孫策知道孫權是什麼人,他臨死時這樣評價自己的這個弟弟:「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表面看,他給了弟弟很高的評價,實際上就是把江東的大權交給了孫權,讓其地位與能力相適應,為的是消除孫權的奪權野心,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蕭薔之禍。

孫權是什麼人?孫策起兵的時候,孫權善養賓客,且常參與商議計謀,孫策感到特別驚奇,自認為不如他。

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這不是讚歎,而是害怕,孫策早早就看出了孫權的志向,也清楚他將會到達的地位,那麼當哥哥的不如直接把這個地位給他。

東吳聚集文武大臣有兩個高峰時期:

一是孫策借兵起家到佔據江東這段時期,周瑜、太史慈等紛紛前來效力;

二是孫策死後到孫權征討黃祖這段時期,先後有魯肅、諸葛瑾等人來投奔。從孫權的用人來看,東吳的內外大權基本上是掌握在後一批人手中。這也印證了孫策的判斷:把權力交給弟弟,弟弟就不會找自己妻兒的麻煩。

其四,孫策沒有可以傳位的其他合適人選了。他的故交僅有周瑜、太史慈等人,可惜周瑜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孤掌難鳴,若孫策傳位給兒子,周瑜很難保全孫策的家小;至於太史慈不過匹夫之勇,想要對付孫權更是勝算很小。

因此,孫策把權力交給了弟弟孫權,避免了無謂的內鬥,延續了江東孫氏的統治地位,也保全了妻小。

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小霸王孫策臨死時不得不對自己的弟弟低頭,該有多麼的心不甘情不願,可是形勢不等人,他有什麼辦法呢?

令人深思的是,孫策之死有些蹊蹺。《三國誌》認為是許家的三個門客所為。這事值得推敲:孫策整年在外帶兵征戰,行止不定,刺客怎知他的行蹤?再說,孫策外出打獵是私事,外人很難知曉,許家門客又怎麼會在那裡守株待兔呢?

而且,孫家五兄弟中,孫策、孫翊被人刺殺,孫匡早卒,孫朗被孫權囚禁終生,最後只剩孫權一人,再也沒有人擁有可以和他相爭的資格,實在令人懷疑,或許當初孫策之死有可能是孫權暗害的結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