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後東吳就是個燙手山芋?為何這麼說?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策死後東吳就是個燙手山芋?為何這麼說?

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誌·吳志·吳主傳》中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乃退。」裴註:《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彼時,曹操遠遠地看見東吳的舟船軍隊嚴明整肅,不禁脫口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由此,對於孫權來說,贏得了曹操這位對手的高度評價。在孫權、曹操、劉備這三位諸侯中,曹操和劉備是自己一手打下了江山,而就孫權來說,一開始則繼承了孫策打下的江東六郡。不過,實際上,孫權接手東吳,實際上是接過了一個「燙手山芋」。也即孫權即位時,東吳可謂內憂外患,隨時有傾覆的可能。那麼,問題來了,面對這一局勢,孫權是如何坐穩江山的?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對於公元182出生的孫權,即位時虛歲十九歲。為了籠絡孫權,曹操挾持之下的東漢王朝,冊封其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由此,對於孫權來說,東漢朝廷的冊封,促使其可以名正言順的執掌江東。但是,這並沒有緩解孫權所遇到的緊張局面。

眾所周知,孫策剛剛平定江東沒有多久,就被刺殺掉。在此背景下,不僅江東本地的士族沒有完全歸附,賓旅寄寓之士也是心存異心。東漢末年,中原之地戰亂頻繁,所以不少中原人士南下避難,比如諸葛亮、諸葛瑾這兩兄弟,就分別寄居在荊州和江東。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是,各地的叛亂,才是孫權最頭疼的問題。

在孫權即位之後,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反叛,東吳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因此,對於曹操、劉表等江東外部的勢力,自然也對剛剛易主的東吳虎視眈眈。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孫權即位時,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換而言之,孫權接手東吳,實際上是接過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面對這一局勢,孫權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以此坐穩了江山。一方面,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對於孫策留下的老臣,孫權不僅足夠尊重,還全都予以重用,比如孫權放心將兵權交給周瑜,這體現出孫權早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特點。

雖然孫權是孫策的弟弟,並指定他來繼承江東。但是,孫權的恩威都還沒有樹立,在此背景下,周瑜、程普、張昭等老臣在東吳的話語權,甚至是一度不輸孫權的。因此,只要獲得這些老臣的支持,孫權自然可以贏得更多人的支持。並且,在平定叛亂上,孫權也需要仰仗這些老臣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充分信任和重用這些文臣武將的背景下,孫權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

在筆者看來,對於山越來說,就蜀漢面對的孟獲部落一樣,雖然是一個長期的威脅,卻不是致命的。所以,孫權先消滅叛亂的廬江太守李術,然後又解決了東吳宗室內部的叛亂勢力,這是可以直接威脅到孫權位置的敵人。至於山越勢力,往往不會直接威脅到孫權的地位。

最後,於是,孫權先消滅李術等人後,在平定山越。通過這些平定叛亂的行動,孫權加強了對於東吳兵權的掌控。除此之外,孫權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致麾下,就諸葛瑾、魯肅等人來說,既有江東本地的世家大族,又有賓旅寄寓之士,在籠絡了這兩方勢力之後,整個江東的局勢自然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更為關鍵的是,就諸葛瑾、魯肅等人來說,基本上不是孫堅、孫策留下的老臣,也即孫權雖然重用了張昭、周瑜等老臣,但是,從長遠來看,孫權還是希望建立一支自己親手提拔的勢力。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孫權坐穩江東主公的位置後,諸葛瑾、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獲得了孫權的提拔和重用。

等到周瑜病逝之後,江東的文臣武將,基本上都過渡到了孫權時代,也即以孫權提拔和重用之人為主,而不是以孫策留下的老臣為主。而這,無疑讓孫權和劉備、曹操等諸侯較量的時候,擁有了一支比較可靠的力量。總的來說,在孫策去世後,孫權直接執掌江東六郡,相對於劉備和曹操,這看似是一個捷徑。但是,實際上,孫策留下的江東六郡,卻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也即孫策被刺殺,就是孫策引起江東本地勢力反抗的重要體現。但是,孫權即位之後,通過一系列手段穩定了江東的局勢,並讓東吳地盤和實力獲得了增強,從而和蜀漢、曹魏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