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孫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提到孫策,大家都知道他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年少成名,在自己父親孫堅被黃祖殺死之後便全家遷到了江都。為了繼承父親的事業,孫策不得以投靠袁術。興平二年,孫策率兵攻打劉繇。接著,又在建安二年攻打王朗。緊接著,他又被朝廷封為「吳候」,在建安四年,他終於替父報了仇打敗黃祖。這樣一個英勇善戰的人物最終卻死在了一個刺客手中。在他去世之前,特地將手中權力盡數交給了孫權。
蠢蠢欲動
可能這裡就會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孫策不把自己的位子傳給自己的親兒子而是傳給自己的弟弟孫權呢?首先,在孫策死的時候他的兒子還是個小孩子,根本不能掌管大局。如果他繼任的話,恐怕軍中沒有幾人能服氣。況且當時剛剛平定江東,周圍的一些勢力都在蠢蠢欲動,一個不小心的話自己辛苦攢下來的基業就會毀於旦夕。
生子當如孫仲謀
若是交給了孫權的話,他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了。孫權處事有道,有勇有謀,連曹操都稱讚過他:「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不僅有能力,而且也是個相當有野心的人,孫策也是知道這一點。若是硬把自己的兒子扶上了位,孫權未必不會為了一己私慾向他的親侄子下手。為了區區權力搭上自己的親兒子,這種不划算的買賣孫策絕對不會傻到去做。
肥水不流外人田
況且孫權又是自己的親弟弟,總歸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也算得上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事實證明,孫策臨死前的這個決定是無比正確的。孫權接手江東以後,不僅率兵消滅了李術阻止了動亂,還招募了諸葛瑾、徐盛等人來協助自己,穩定了局勢。後來在赤壁之戰中,又聯合劉備擊敗了當時實力雄厚的曹操。
最後
延康二年的時候,孫權改鄂州為武昌,並定都於此。並且在駐守荊州的時候,直接拿下了劉備身邊的得力干將關羽。後來又擊敗了劉備,使得劉備倉皇逃入白帝城,最後不幸病逝。黃龍元年,孫權登基為帝,圓了兄長孫策的願望。綜上所述,孫策的這個決定雖是權宜之策但卻非常正確,而孫權也沒有辜負兄長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