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作為三國中東吳的領導人,能夠與曹操、劉備,形成三足鼎立態勢,其才能可見一斑。和曹操、劉備等人奠定的政權不一樣的是,東吳政權的發展經過孫堅、孫策再到孫權,才得以慢慢發展壯大起來,牢牢佔據江東一帶,成為三國中最後滅亡的一個國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而說起孫策,世人稱之為江東猛虎,作戰能力極強,而且有勇有謀,治軍嚴明,但是卻遭人刺殺身亡。於是在臨終前傳位給孫權,對於孫權的繼位,許多人表示不理解,因為孫策那時他還有個兒子孫紹,按照中國古代諸侯傳位的規定都是父死子繼,然而為何孫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把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先看一下當時的江東局勢,孫策在剛剛立足江東之時,便遭到了江東士族的激烈反抗,於是孫策便採取了許多強硬的手段,僅僅用六七年的時間並用武力鎮壓反對自己的勢力,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時的江東是非常平靜的,但是實際上卻暗流湧動。孫策在位時,依靠的只能是家族的軍隊力量。
因此如果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孫紹,由於孫紹年紀尚小,根本就不會得到軍中將士們的擁護,誰會相信一個小孩子能夠打下江山來,有識之士也會覺得在江東沒有什麼前途,都會紛紛離去,更不用說指望孫紹能夠鎮壓住江東士族。
其次便是孫權這個人有本事,年少成名,在江東一帶早有聲望,而且這些年來跟著孫策四處征戰,他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無論是軍隊中的軍官將領還是朝中文武百官都心悅誠服。因此,選擇孫權繼位的話,東吳政權不會出現動盪。
最後的話,就是那時的江東還未正式宣告獨立,在名義還是歸屬於朝廷的統治,江東之主就相當於太守的職位,而此時的朝廷早已被曹操所控制,如果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那麼曹操就可以用「幼主無能,德不配位」的理由來攻打東吳了,因此,也是基於這種考慮,孫策才會傳位給孫權,而非自己的兒子。
所以,在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說「行軍打仗,爭奪天下,你不如我;舉賢任人,權衡謀略,我不如你」,對於孫策來說,孫權就是最好的人,能夠守護好東吳的基業,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孫策最後就選擇孫權繼位,而歷史也恰恰證明孫策的選擇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