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諸葛亮審北伐曹魏之戰,先後六出祁山,最後因病去世,病死五丈原,諸葛亮死後將兵權交給了姜維,姜維上台後,司馬懿為啥一次都沒進攻過蜀國?司馬懿怕姜維嗎?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遺憾的是,諸葛亮雖然曉暢軍事,神機妙算,然而六出祁山的戰果還是不盡人意。蜀漢連年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連續發起戰爭,卻收效甚微,戰果極為有限,可以說寸土未得。
六出祁山之所以失敗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蜀國和魏國的綜合實力實在差距太大,長蛇吞象力不從心。二是因為魏國方面屢屢派出司馬懿這樣的一流軍事家,司馬懿的軍事素養和用兵之才,比之諸葛亮毫不遜色,兩人半斤八兩旗鼓相當,諸葛亮才會屢屢碰壁。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司馬懿也別想佔到蜀國半分便宜。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北伐前線積勞成疾,一病而死,星落秋風五丈原。諸葛亮的死,標誌著蜀國姜維時代的全面開啟。諸葛亮死後,魏延被殺,趙雲已老,姜維作為蜀國唯一碩果僅存的軍事頂樑柱,一步步全面接管蜀國軍事大局,成為蜀國兵權的掌控者和對外戰爭的主要指揮者。
姜維自234年接管兵權,一直到蜀國滅亡,獨掌兵權長達20餘年。而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依然在世,並且在魏國步步高陞,升任最高軍事長官太尉,與姜維同時出現在歷史舞台上長達17年。然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諸葛亮作為司馬懿唯一的勁敵已經死去,姜維的才幹顯然不如諸葛亮,正是司馬懿出兵滅蜀的大好時機,司馬懿為啥一次也沒進攻過蜀國?是因為他怕姜維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姜維再厲害也超不過諸葛亮,司馬懿之所以沒來趁機攻打蜀國,是因為另有原因。首先,魏國對蜀國採取的既定方針「以守為攻」,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長期根本戰略。
正如魏國大臣孫資所說,「察蜀賊棲於山巖」,蜀國地勢險要蜀道艱難,如果魏國主動進攻蜀國,「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又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
因此魏國不如「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威足以震懾強寇,鎮靜疆場,將士虎睡,百姓無事。數年之間,中國日盛,吳蜀二虜必自罷弊」,總體是以靜制動以守為攻之策,魏國幾任皇帝都很好地執行了這個國策,因此司馬懿才一直不主動進攻蜀國。
其次,諸葛亮死後,魏國也進入多事之秋。遼東軍閥公孫淵在公元238年發起聲勢浩大的叛亂,魏國北疆震動。司馬懿親自帶領大軍遠征遼東,費盡周折才將其平定。公元241年,吳主孫權也發起一次大規模北伐,又是司馬懿臨危受命,帶兵南下抵禦,成功擊退東吳。公元243年,吳國大將諸葛恪再度發兵北上,司馬懿再度領兵擊退諸葛恪,戎馬倥傯幾毋寧日,實在沒時間組織大軍進攻蜀國。
而且,司馬懿本人的處境也不好過。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少帝曹芳,先後任用曹真、曹休、曹爽等宗室親王統兵,以分化牽制司馬懿之權,朝堂之上明爭暗鬥爾虞我詐。
司馬懿一度被排擠到半退隱狀態,甚至長時間「稱疾不與政事」,以韜光養晦,躲避曹爽等人的嫉恨與攻擊。在這種自身難保的狀態下,他也很難再有領兵作戰的機會了。想從更深層面瞭解三國史實,敬請閱讀《水煮三國》。
參考資料:《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