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滅亡,黃皓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個太監禍亂朝政,姜維曾經建議劉禪除掉黃皓,不過手握重兵的姜維,卻鬥不過一個沒有兵權的太監黃皓,這是為什麼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世時,他以丞相、益州牧之位掌管全國軍隊。而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開始亮劍了,他為了集權,廢除了丞相和益州牧2個職位,而中設立大將軍職位。而諸葛亮臨終前欽點的蔣琬、費禕和姜維三人先後被推上這個職位。第一任大將軍是蔣琬,他任職僅僅4年就病逝了,第二任大將軍是費禕,他任職時間也不長,只有10年。姜維這才接任第三任大將軍,而這時離諸葛亮去世已有14年時間了。
儘管如此,姜維經常領兵北伐,所以在朝中也沒啥人脈關係。同時,劉禪加緊提高尚書令和平尚書事的地位來制衡姜維,為啥呢?因為姜維在擔任大將軍的時候還兼任錄尚書事,有一定的內政決策權。費禕死後,陳祗、董厥、諸葛瞻相繼擔任尚書令和平尚書事,執掌全國機要,把姜維排擠出決策圈子。
這樣一來,劉禪就通過玩權術,完美地完成了文武內外制衡的執政新格局,大大地加強了皇權。
而皇權的加強卻留下了隱患——給宦官和外戚專權提供了可乘之機。劉備的外戚是吳懿一族,但他們在劉備的「打壓」下,沒有成就什麼大氣候。而後主劉禪的兩任皇后都是張飛的女兒,張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對蜀漢忠心耿耿,他兩個女兒也非常賢淑大義,自然也不會「危害」皇權。
外戚之威杜絕了,但宦官之禍卻業了。而這也正是諸葛亮所擔心的。諸葛亮晚年伐魏時,曾在《出師表》中給了劉禪6字勸阻要:親賢臣,遠小人。
而這個小人暗指的就是黃皓。黃皓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宦官,官位也只是黃門丞,並沒有參與政事的權限。這得益於諸葛亮的防範末然。
然而,公元234年,諸葛亮於病逝五丈原後。跟隨劉禪也有十多年的黃皓終於迎來了人生轉機,然而,儘管黃皓非常受劉禪寵信,但因為朝中重臣董允的存在,黃皓的官職並沒有得到大的提前。正直的董允深知黃皓的為人,因此每當黃皓阿諛奉承,處心積慮向上爬時,董允都會正顏厲色的匡諫劉禪,讓他遠離黃皓,同時責備黃皓。因此,黃皓才沒有獲得大的權勢。
公元246年,董允去世後,黃皓終於迎來了艷陽天,他的官職一升再升,後來便開始把持朝政,禍國殃民了。
對此,劉禪的弟弟劉永經常諫言,讓劉禪遠離小人奸臣,然而黃皓仗著得寵,開始離間劉禪劉永,結果劉永悲催了,他被打入了冷宮,十幾年都沒能和劉禪見上一面。
很快,蜀漢正直的官員都黃皓給清除了 ,而其它官員因為懼怕他的勢力,開始包庇黃皓。而這時,姜維自然也處處遭遇到黃皓打壓。
262年,黃皓在姜維第九次北伐失敗後,上表彈劾姜維,並建議劉禪讓其心腹之人閻宇代替他的職位。
聽聞消息,一直在外帶兵打仗的姜維忍無可忍之下,上書劉禪,4個字:處死黃皓。結果證明姜維在政治上的「幼稚」,此時已迷失了方向的劉禪給了他17字回復:他只是個小人物,回頭讓他給你道個歉吧。
姜維眼看上書沒有一點效果,又知道這下徹底得罪黃皓了,再加上他屢次北伐「窮兵黷武」被群臣所不滿,為了避禍,只好選擇了「明哲保身」,再次上了一道書,請求到西北邊陲的沓中屯田。
當然,姜維鬥不過黃皓,除了他有劉禪這個主子的支持外,還有三個堅強的後盾。
朝中三個內政重臣諸葛瞻和董厥都與姜維有過隙。原來兵權在握的姜維不顧國勢衰弱,執著地堅持諸葛亮的遺志繼續北伐,結果遭到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和董厥極力反對。後來,諸葛瞻竟然和董厥一起利用黃皓來對付和牽制姜維。這樣一來,諸葛瞻和董厥對專政擅權的黃皓行為也是視而不見。而朝中另一個重臣樊建是個「老好人」,他雖然支持姜維北伐,但也不願和諸葛瞻、董厥及黃皓等人作對,因此,選擇了中立。
這樣一來,姜維要殺黃皓,諸葛瞻和董厥自然會進行力保,而這也給了劉禪底氣,因此,自然便進加霸氣地支持黃皓。而姜維眼看形勢不妙,只好跑出去躲避了。
而事實證明,姜維的確是個忠誠,他屯兵沓中,一方面是為了自保,另一方面卻是為了禦敵。
的確,沓中看似偏蔽荒涼,但那裡的土肥地沃,適合播種莊稼。這裡,既可操練兵馬,又可以閒時耕種,補給軍中糧草。
同時,沓中還是軍事要地。沓中位於隴西,具體來說是漢中以西,陰平以北,是蜀漢北線防禦的重要支點。沓中距離魏國的隴西諸郡非常近。姜維在沓中屯兵,待糧草充足後,進可攻魏退可守險。在戰略上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想完成諸葛亮「復漢」大業的姜維當然是要想通過屯兵沓中而得隴西,對魏國的西線戰略構成巨大威脅。
而魏國的真正掌權人司馬昭要想伐蜀,就必需拿下沓中。後來,魏軍做伐魏的前期準備時,姜維探得消息後,忙上書劉禪讓其派兵緊守各大關口要隘。結果他的書信被黃皓卡住,劉禪並沒看到,因此沒有按他的軍事建議去部署。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雙子星座伐蜀時,鍾會率主力進漢中,其它從狄道出發的鄧艾部、從金城出發的楊欣部、從隴西出發的牽弘部、從天水出發的王頎部等四路兵馬都是直指沓中。
而姜維聽說鍾會入漢中,救國心切的他急忙率軍離開沓中,以快刀斬亂麻之勢經陰平入蜀,在劍門成功阻擋了鍾會大軍的前進步伐。然而,姜維離開沓中後,隨及被魏軍佔領,至使陰平無險可守,這才有了鄧艾出奇勝制,給了他偷渡陰平的機會,最終迫使蜀主劉禪在外有姜維等數路大軍還健在情況下,在譙周、黃皓等人的勸說下,選擇了投降。
而在蜀國的滅亡過程中,諸葛瞻在綿州和鄧艾的決戰中,以身殉國。而姜維詐降鍾會,最終計敗被殺。而蜀國滅亡後,禍國殃民的黃皓的結果是悲催的,他被司馬昭凌遲處死了,惡人終於得到了「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