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據守漢中時為什麼連連30天都守不住?魏延卻能守10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姜維據守漢中時為什麼連連30天都守不住?魏延卻能守10年?

姜維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三國時期,漢中無論是在地理位置還是戰略意義上對蜀國來說都是非同小可的存在。漢中坐落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是出蜀和入蜀的必經之路,它可以作為糧草和士兵的中轉站,能夠有效解決糧食供應不足以及將士北上艱難的問題。而且漢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以說是蜀國天然的堡壘。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戰爭持續了兩年之久,蜀國和魏國雙方各有損失,但是最終以魏國的將領王平投降劉備告終,曹操撤退,劉備佔領了整個漢中。

攻佔漢中同年,劉備在沔陽自稱為漢中王,並將都城定在成都。而漢中作為蜀國的要塞,必須留下有能力的將士鎮守。蜀國的大臣們都認為張飛是第一人選,張飛自己也覺得能夠擔此重任,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劉備提拔了當時還是牙門將軍的魏延為鎮遠將軍,並升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負責鎮守漢中。事實證明,魏延的確沒有辜負劉備的信賴,在他守備漢中的十年裡,漢中安如磐石。

魏延去世後,吳懿、王平等人先後接任鎮守漢中,他們都延續了魏延防守漢中的方案,也讓漢中在多年內平安無事。然而姜維接管漢中之後,卻在短短30內就讓漢中丟棄了。有人說姜維的軍事才能比不上魏延,真的是這樣嗎?

魏延驍勇,欲以奇兵間道與大軍會,孔明信用其說,安知三秦之不歸於漢?

從外部因素分析:魏延時期曹魏自顧不暇,姜維時期曹魏國力鼎盛

魏延鎮守漢中的時候,漢中之戰剛剛落下帷幕,曹操麾下的將領也損失也不少,例如像夏侯淵、趙顒這樣的大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位。在魏國還處於內部動盪不安的情況下,曹丕卻沒有先穩定局勢,反而頻繁的對外發動戰爭。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曹魏雖然對漢中虎視眈眈,但也一直久攻不下,反而折兵損將。

曹丕在位時間不過數年就去世了,黃初七年,曹叡即位。曹叡在位期間一直都是守多攻少,多次抵禦了蜀漢、東吳的進攻,但是對外擴張能力有限。而姜維鎮守漢中的時候,曹魏內部形勢穩定,外部勢力強硬,總體上來說實力已經遠勝於蜀國之上。因此魏國多次發動對漢中的攻擊,想要從漢中打開攻佔蜀國的缺口。

此外,魏延任職漢中太守初期,蜀國和吳國為佔領荊州一直僵持不下,蜀國的兵力大部分都用於爭奪荊州的戰役中,因此魏延鎮守漢中主要以防守為主。而且當時曹魏內部紛爭不斷,對攻佔漢中也是有心無力。夷陵之戰後,蜀漢和東吳議和,再度締結聯盟。為了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蜀國決定由漢中進行北伐。此後雖然戰役頻發,但是蜀國一直處於主動地位。然而姜維時期,蜀漢與曹魏國力差距懸殊,蜀漢多次面臨不利局勢,最終也被牽制著成為戰略被動的一方。

從內部因素分析:魏延深得信賴,戰略適宜,姜維自身難保,戰略失策

建安十六年,魏延跟隨劉備入蜀作戰,後來又北上抵禦張魯,駐守在葭萌關。建安十七年,魏延與黃忠共同平定廣漢郡,多次立下戰功。建安十九年又追隨劉備包圍成都。作為劉備身邊一步步爬上來的將領,魏延是深得信賴的。不然劉備也不會力排眾議,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於魏延。

劉備的信任也讓蜀國的士兵們對魏延深信不疑,對於他的戰術方略更是唯命是從。劉備死後,諸葛亮等人又加快了北伐的進度。漢中作為蜀漢天然的屏障,退可守,進可攻。因此加強對漢中的兵力部署,也是必不可少的。

姜維本是曹操部下,後來歸降於蜀國。雖然也深受重用,但他在蜀漢的群眾根基自然是比不上魏延的,再加上後來的費禕制肘、黃皓亂政等變故接連發生,姜維一度自身難保。而且魏延時期的蜀漢發展正處於如日中天之勢,人才輩出,國力鼎盛。

然而姜維身處蜀漢末期,蜀國內部嚴重分化,外部局勢動盪,國家戰鬥力也大不如前。第二次漢中之戰時,其實姜維早在鍾會攻打關中之時就已上書劉禪,尋求應對的策略。但是劉禪聽信了黃皓的讒言,認為魏軍打不進來,直到鄧艾攻入沓中才作出應對。可是此時已經錯過了抵禦魏軍的最佳時機,魏國攻勢猛烈,蜀漢只能處於戰略被動的局面。所以說且不談軍事才能,姜維鎮守漢中的內在環境就是不穩定的。

當然除了內憂外患以外,姜維在鎮守漢中的軍事決策上,的確是有錯誤的。

姜維總結了多年的漢中戰役經驗,他認為曹魏之所以很少主動入侵漢中,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把主攻位置定在了隴西。所以他將大部隊兵力調往隴西,加強了隴西一線的防禦措施。

諸葛亮死後,姜維也是一心想為漢室北上討伐。256年,他與大將軍胡濟約好於上邦匯合北上伐魏,但是姜維卻在段谷被鄧艾大敗,胡濟也未及時趕到。這次失敗也讓姜維對漢中的守備有新的想法,他認為雖然漢中設置的防禦據點多,能夠有效防守,但是魏軍並不將主力對準漢中,這樣也大舉無法消滅敵人。於是他上書劉禪,提議採用「斂兵聚谷」的策略,將漢中險要關隘的兵力適當撤回,誘敵深入漢中平原,再堅守漢城、樂城以及陽安關,等到魏軍久攻不下,必定會無功而返,這時便可以一舉殲滅。

然而魏軍遠比姜維想像當中狡詐,他們集中兵力攻打陽平關,守城將領蔣舒雙拳難敵四手,開城投降。鍾會見已攻下陽平關,便率領大軍長驅直入。而此時鄧艾偷渡陰平,有如釜底抽薪,蜀國再也無力回天,劉禪只能向魏國投降。

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

雖然同樣是鎮守漢中,但是魏延和姜維面對的歷史情況不同,採取的防禦措施也不同,因而也產生了不同的結局。後世有人將蜀漢的滅亡歸結為姜維軍事上的失敗,但是從軍事戰略上來說,「斂兵聚谷」並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只是姜維低估了魏軍的實力,從而導致了最後的戰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