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三國後期,諸葛亮死後,蜀國的軍權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掌握在姜維的手裡的。而在朝堂之上,宦官黃皓可以說是胡作非為,把蜀國的政治攪得一團糟。姜維曾經想要直接回來跟黃皓對著幹,最終還是被勸住了,畢竟在這方面,他鬥不過黃皓。但是,姜維畢竟掌握著蜀國大部分的兵權,為什麼還要忌憚一個小小的宦官呢?
劉備病逝,諸葛亮扛起了蜀國軍隊的旗。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國軍隊的令旗就落到了姜維身上。在當時的蜀國,也只有姜維能抗的起。
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嚴重,能領兵打仗,統帥指揮的只有姜維。魏延雖然也很厲害,但是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諸葛亮不會把軍權交予他。
姜維掌握了蜀漢兵權,為何還要害怕小人黃皓。
姜維雖然掌握了蜀漢的兵權,但是他不是諸葛亮,他無法和諸葛亮一樣軍政一把抓。諸葛亮在世時,小人黃皓根本不敢為難諸葛亮。諸葛亮逝世後,軍事交給姜維,政事先後由費、蔣二人掌管。
但是費、蔣二人都過早的去世,蜀漢內政出現混亂局面。黃皓在內排擠姜維,姜維為了自保,為了不讓蜀漢出現內亂,就選擇屯田在外。
黃皓是劉禪最崇信的太監,善於阿諛奉承,但尚書令董允常常責備黃皓不老實,所以黃皓十分懼怕董允,始終不敢為非作歹。但董允死後,新任尚書令陳祗不僅不節制黃皓,居然還處處討好他,黃皓野心逐漸擴大。黃皓專政,率先公開反對姜維北伐,得到了朝中很多大臣的支持。
姜維曾上奏劉禪處死黃皓,但劉禪說黃皓只是個小人,就不答應姜維請求。姜維見此情形,加上黃皓在朝內的勢力已經很大,擔心對自己不利,就選擇駐軍在外。
其實,姜維怕的不是太監黃皓,而是他背後的那些大臣,那些反對北伐的大臣。樊建擔任尚書令,董厥、諸葛瞻統領朝政,他們雖然都知道黃皓干政,但是相對於黃皓來說,他們認為姜維北伐對於蜀國的危害更大。
所以每當姜維彈劾黃皓時,以董厥、諸葛瞻為首的大臣都處處庇護黃皓,姜維對此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
姜維一但回朝,在內和黃皓爭鬥,再想出來統兵北伐,估計是沒可能了。乾脆,就一直待在外面。
姜維為什麼害怕黃皓
在歷史上,姜維明明控制了蜀漢大部分軍隊,為什麼還要害怕區區黃皓?這是有原因的。
蜀漢後期,雖然姜維控制大部分軍隊,但是他並不能和諸葛亮相比,諸葛亮是軍事和政事一起掌握,但是諸葛亮臨死的時候,知道蜀漢沒有人能像他一樣軍政一體,所以諸葛亮死後,政事由費、蔣二人先後掌握,軍事由姜維掌握。
魏延是個很有才幹的人,而且投靠劉備時還帶著自己的「部曲」。說白了,魏延歸附劉備時,手中是有親信的。後來劉備進取西川,武將中帶的就是魏延和黃忠。入蜀以後,劉備重用魏延,把許多人覺得本該屬於張飛的漢中都交給了魏延把守。
魏延在蜀軍中,也是一個平步青雲的人,既是元勳,又有親信,同時還不斷立下戰功,一直被拜將封侯,可以說是僅次於五虎上將的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人,卻在權力鬥爭中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姜維作為軍權在握的大將,當然不會害怕黃皓一個文官,但如果姜維和黃皓內鬥,勢必削弱蜀國的綜合國力,姜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只好率軍外出,屯墾戍邊,這樣一來保衛國家,二來也避免陷入朝廷紛爭。
其實說姜維是怕黃皓只是表面,從劉禪的制衡手段來看,黃皓對姜維也是無可奈何的,這一點姜維應該也能看到,畢竟當時蜀國還能征戰的將軍並不多,姜維就是當時蜀國的柱石,劉禪不會蠢到自毀長城,而姜維請求外出屯田,不回成都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北伐失利,自己也無顏再見「西川父老」啊!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避免直接和黃皓內鬥,置國家安危於不顧,讓敵人有可乘之機,所以外出屯田防守,為國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