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姜維和鄧艾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相信不少人喜歡三國時期那段歷史,但是有人說喜歡那段歷史的有一部分人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時候就已經看不下去了,因為諸葛亮在三國演義後半部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蜀軍之中方寸大亂,此時正是蜀軍進攻魏國,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在此危急關頭,諸葛亮在駕鶴西去前出奇招,順利撤兵入蜀,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姜維從此登上歷史舞台,開始其跌宕起伏的戎馬生涯,其才華橫溢與日漸衰落的蜀漢政權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三國演義宏大篇章最後演繹的一場華麗謝幕之作!
鄧艾
鄧艾(195年-264年3月3日),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後期著名將領。本名鄧范,字士則,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公元240年,因為魏國的屯田制的實施而起草了《濟河論》深得司馬懿的賞識,嘉平元年(249年),鄧艾第一展現其超人的軍事才能,以超前的卓越眼光,提前部署,第一次擊敗姜維帶領的蜀軍,嶄露頭角。從此,鄧艾與姜維便形成了對立之勢。但是,在所有人以為鄧艾與姜維之間肯定會有精彩的,姜維卻突然失利不及鄧艾,最後死於大營之中。有些人說,姜維明明已經學到了諸葛亮的畢生所學,為什麼還是打不過鄧艾呢?
姜維
第一,當時的蜀國已經是氣數已盡。將為即使是學到了諸葛亮的畢生所學,但是當時的蜀國已經是氣數已盡,他也是沒有回天之力,就算是諸葛亮在世也好,辦法諸葛亮都沒有辦法的事情,更別說還不及諸葛亮的姜維了。蜀國氣數已盡,已經是事實,無論是誰都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
第二,姜維的實力確實不行。廖化在臨終之前說了這樣一句話: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已經是說的很直白了,那就是說姜維在智力上根本就抵不過敵軍。他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智力,同樣他也沒有地方軍隊將領那樣的智力,所以說單單從這一點就不行,而且不僅僅是智力方面不行,他的武力也是不行的。廖化說其力少於寇,那麼顯而易見,廖化是瞭解他真實實力的,而且這句話也點明了他的真實實力。姜維在智力與身體素質的真實力上都敵不過敵軍,那麼他又怎麼能夠打敗敵軍呢?
第三,姜維在掌握大權之後一直在指揮作戰,並沒有給軍隊足夠的休息時間。試想一下,當時的蜀國已經是內憂外困的情況之下了,而且軍隊沒有足夠的休息,他又怎麼可能有能力打得過敵方軍隊呢?姜維不懂得用兵之道,所以最後輸於鄧艾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司馬懿與諸葛亮
結合這三點原因,其實姜維已經是輸給了鄧艾了,而且鄧艾當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姜維輸給鄧艾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歷史發展的必定趨勢。已經沒有氣數的蜀國,最終不可能因為一個人就扭轉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