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是三國第一悲情英雄 他與諸葛亮情同父子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姜維是三國第一悲情英雄 他與諸葛亮情同父子

一、姜維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閃亮登場,一開始就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並將計就計擊敗了老將趙雲,可謂先聲奪人;姜維戰死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一個人佔了27回,看《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後的故事,最精彩的莫過於姜維,姜維一死,僅僅一回,這部偉大著作便匆匆收筆,為什麼?沒有峻嶺,沒有高峰,這山,還叫山嗎?

二、馬謖失街亭,趙雲兵敗箕谷,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告敗,但幸得姜維,又使他喜不自勝,先是命姜維為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又致書蔣琬,對姜維讚賞不已,「姜伯約思慮精密,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又讓姜維統領虎步兵。虎步軍,那可是蜀漢的精銳部隊,對於年僅27歲,未有多少戰功的姜維來說,諸葛亮的一系列舉動,幾乎超出他的想像。

三、公元228年,姜維入蜀,但在諸葛亮在世的六年中,未見有大的建樹,為何?姜維為魏人,又為無奈投降,因而一開始不被蜀人信任情有可原。在姜維孤獨無助的時間裡,只有諸葛亮對他無條件地信任,讓其參與軍事討論。也許正因如此,更加堅定了姜維留在蜀國的決心。諸葛亮不但對姜維禮遇有加,而且還「盡傳平生所學」。

四、公元 234 年諸葛亮去世,對於當時的蜀國來說,無異於殿失強梁,儘管諸葛亮臨終前作了盡可能周密的安排,但這種安排除了短期效應外,很難產生長期作用。國內潛伏的矛盾隨著諸葛亮的逝世而變得日益尖銳複雜。劉禪倚重荊州集團(魏延、楊儀、蔣琬、費禕等基本上全是劉備舊部),益州土著再無出頭之日,自然導致蜀漢分裂,矛盾日漸公開。

五、楊儀私殺魏延,甚至私自夷滅了魏延九族。魏延是一個名高聲廣,勞苦功高的征東將軍,又豈是不報劉禪就隨隨便便滅族的?對於人才已經捉襟見肘的蜀國來說,這次事件,除軍事人才的損失外,負面效應更是無法估量。自諸葛亮病逝,不到20年時間,諸葛亮北伐時朝廷內外魏延、楊儀、蔣琬、費禕四人中竟有三人非正常死亡。

六、處於矛盾糾結中的姜維被推到了歷史的前台,命運之神本就不怎麼偏愛蜀國和姜維,回頭四顧,物是人非事事休,歷史留給他的舞台已經非常狹小。縱觀姜維歷次北伐戰績,大勝2次,小勝3次,平4次,大敗1次,小敗1次。使人極容易想起岳飛的《小重山》:「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七、蜀國除了經濟形勢每況愈下,朝政更是腐朽不堪,劉禪寵信了一個極度陰險小人——宦官黃皓。公元262年8月,姜維上書後主,「黃皓奸巧專權,將敗國家,請殺之。」若劉禪英明,蜀國或許還有一次重振朝綱的機會,但機遇又一次喪失。公元 263 年,姜維上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萬分危急關頭,劉禪竟然聽信黃皓求神問卜,預言魏國不會攻入,機會再一次喪失。

八、公元 263鄧艾兵向駱谷(在今陝西周至西南),姜維只得一路退至劍閣,鍾會軟硬兼施皆奈何不得。但劉禪卻讓姜維及全軍將士就地投降。作為忠臣,姜維的唯一選擇,只能是聽命投降。見姜維降,鍾會傲慢地問:「為何來遲?」姜維流淚曰:今天我覺得這已經很快了!(今日見此為速矣!)」姜維是流淚嗎?不,他是在流血,一個末路將軍悲涼的血。

九、姜維先是與鍾會交好,利用鍾會和鄧艾之間的矛盾,密告鄧艾謀反。姜維進一步鼓動鍾會叛亂,而絕地反擊,恢復蜀漢。姜維密書劉禪:希望陛下忍耐幾天的侮辱,我想使國家轉危為安,復興蜀漢(「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安樂公劉禪將密信交出,消息洩露,姜維、鍾會皆戰死。

十、儘管這是一個悲劇的英雄,但姜維無愧英雄的稱號,他心有遠圖,立志復興蜀漢,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他明知結局是悲劇,也要拚死一搏,選擇英雄的悲劇——悲情的人生,悲劇的命運,這就是姜維,這位彪炳千秋的英雄寫真。(原文來自文天下任俊的頭條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