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為何各方勢力奈何不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東漢政權靠三根支柱支撐:外戚集團、宦官集團和士族集團。不過在漢靈帝駕崩後,這三大集團圍繞皇位繼承權問題在中央展開了火並,使得以董卓為代表的軍閥集團得以趁虛而入,進而徹底改變了東漢末年的歷史走向。
宦官和外戚的矛盾
189年漢靈帝駕崩前,他將遺詔托付給上軍校尉(負責護衛皇宮)宦官蹇碩,立次子劉協為帝。但漢靈帝駕崩後,掌握實權的何太后和他的弟弟大將軍何進卻擁立嫡長子劉辯為帝,封劉協為渤海王。何進知道蹇碩手裡有遺詔,蹇碩也不服何進擁立劉辯,雙方都想除掉對方。
(大將軍何進)
蹇碩和眾宦官合計除掉何進,不料走漏了風聲,被何進設計反殺,蹇碩手下的軍隊被何進所控制。事後,士人出身的袁紹建議何進趁勢徹底消滅宦官集團,但何太后為了皇權穩固,並不想讓事態擴大,何進遲疑未決。
袁紹沒有死心,他慫恿何進,可用大將軍名義召集天下英豪共會洛陽,增強自己的實力,一來逼迫何太后就範,二來剷除宦官。何進在權力的驅使下,同意了袁紹的意見,邀并州牧董卓、河內太守王匡、并州刺史丁原和東郡太守橋瑁率部入京,袁紹則派人並對宦官進行了嚴密監控。
宦官和外戚的火並
以張讓為首的宦官派人去何進那裡請罪,但何進不許,張讓等人走投無路。而何進卻突然親自進宮勸說何太后誅殺宦官,不想被張讓等人在門外聽的一清二楚。張讓和十幾個宦官攜帶兵器,埋伏在宮門內,假詔何太后,再次宣何進進宮。
這何進剛進宮門,便被宦官一團圍住,張讓等人說你殺掉蹇碩便可,我們又和你無冤無仇,何必對我們斬盡殺絕?於是一擁而上殺死了大將軍何進。事後宦官把何進的腦袋扔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經被我們殺掉。董卓的弟弟董旻在何進手下當差,何進死後,董旻設計誅殺掉何進的弟弟何苗,控制了何進的軍隊,外戚集團就此覆滅。
(袁紹)
袁紹得知消息後,當即率領所部對宦官進行了捕殺,城內大亂。許多沒有鬍子、毛髮稀疏的男子被誤殺,逼得洛陽男人不得不脫下褲子驗明正身,大概2000多人死於兵亂,宦官集團就此覆滅。
董卓趁虛而入
就在宦官和外戚火並的時候,奉命入京的董卓卻在洛陽郊外駐足觀望,因為他手裡只有三千人。不過在得到弟弟董旻的消息後,董卓立即動身,在郊外遇到了出逃的少帝劉辯等人,便護駕返回洛陽。一到洛陽,董旻率何進舊部歸於董卓帳下。不久,董卓又誘降呂布刺殺丁原,收編了丁原的部隊,完全控制了洛陽城內的所有軍力。
為了進一步掌控京城,董卓廢掉了少帝劉辯,改立董太后撫養長大的劉協為帝,權傾朝野。董卓此舉讓袁紹等士人集團非常震怒,董卓為平息事態,盡力安撫士人集團。
(董卓)
首先,他為第二次黨錮之禍受害的士人平反,還士人政治上的清白,許多士人得以解禁復出,再次開啟了仕途。其次,大批徵召名士在朝廷為官,做出親和士人的姿態,比如重用遭到排擠的蔡邕。最後,讓士人擔任各地的太守州牧,籠絡地方勢力,比如讓意見不合的袁紹擔任渤海太守。再加上手裡的部隊,所以董卓的權力暫時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為何奈何不了董卓?
袁紹等人並不買賬,軍閥控制朝政不符合東漢的政治傳統,於是關東各地士人,意欲推翻董卓,恢復劉辯的帝位。眼看如此,董卓毒殺掉劉辯,徹底斷了他們的政治念想,不想此舉徹底激化了雙方的矛盾,190年關東聯軍成立,推袁紹為盟主。
關東聯軍
雖然此時董卓手裡的部隊最多5萬人,但這在當時已經是一支大軍了,再加上都是身經百戰的邊境部隊,戰鬥力堪稱東漢第一。而關東聯軍雖然聲勢浩大,政治正確,人數不少於董卓,但卻是貌合神離,各自心懷鬼胎,有心作戰的只有孫堅和曹操,其他人都在駐足觀望,每日只管喝酒作樂,坐享其成。
但董卓還是擔心洛陽距離關東聯軍太近,於是遷都長安,一把火燒了洛陽。關東聯軍一看董卓西撤,作鳥獸散,沒過多久竟各自兼併混戰起來。
而失去了外戚集團、宦官集團和士族集團的支撐,東漢也名存實亡,就此陷入軍閥割據的混戰時期,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