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時期的伯樂,世人多稱道水鏡先生司馬徽。其實此人不過是偽伯樂。
司馬徽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可品評人物大都只說一個「好」字,故世人稱之為「好好先生」。這個稱呼無論古今,都是一個貶義詞,說此人說話做事不講原則,不分緣由,一律贊成。在《世說新語》道出箇中原因.因很多人請司馬徽品評人物,可司馬徽都是說「好,好」,連他的妻子也不明白,就說,人家有所疑才問你,你哪能一概說好呢!沒想到司馬徽還是說,好好,你這樣說也很好。弄得妻子哭笑不得。
孔夫子曾經明確的批評所謂的「好好先生」。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作為一個正直的君子,如果說大家都喜歡你是不好的,大家都討厭你也是不好的,只有君子喜歡你,小人討厭你,才是君子的立身原則啊。當然司馬徽之所以滿口說「好」,是因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古語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司馬徽不肯臧否人物,正是不想以言語招禍。可作為一個以賞識人才聞名的人,卻時刻只說好話,這又怎麼能稱為伯樂呢?
當然,司馬徽也有過一兩次具有遠見性質的評價,比如對龐統的讚美和對諸葛亮的推崇。早在龐統年輕的時候,因為相貌尋常,所到之處無人喝彩,可和司馬徽一番交談後,竟然被譽為「南州士人之冠冕」,一時之間,荊州士林嘩然。而之後卻證明了司馬徽的預見。而將龐統和諸葛亮譽為「鳳雛」「臥龍」而鄭重向劉備推薦的,正是司馬徽。
可是,司馬徽這個伯樂依然是偽伯樂。
因為並非司馬徽第一個發現了龐統和諸葛亮的才華。這些預見都來自另一個人——三國時期另一位大名士龐德公。
司馬徽遇人皆說好,且預見並非出自自己的眼光,故只能是「偽伯樂」;而慧眼識才,在微末之時就斷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龐德公,卻依然只是個「劣伯樂」。
對荊州士林的人際關係稍微瞭解就可以發現,龐統此人和龐德公是叔侄關係,而龐德公的兒子,正取了諸葛亮的小姐姐,龐葛兩家原來是親家。而諸葛岳父黃承彥和龐德公交情莫逆。黃承彥的妻子和劉表的續絃蔡夫人竟然是姐妹。難怪整個荊州士林會強烈推薦龐統和諸葛亮二人了。
這份賞識中摻雜了種種人情而變得不純潔了,故龐德公這個伯樂要打些折扣,只能算是個劣等的伯樂吧。
而三國真正的伯樂是誰?是東吳的魯肅!
在民間形象中,魯肅是個沒嘴的葫蘆,你輕輕看過《三國演義》,甚至會懷疑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有什麼能力可以接周瑜的擔子擔任東吳大都督。可歷史上的魯肅,其實相當了不起。
世人稱讚諸葛亮,多會提起「隆中對」。二十八歲年紀,隱居鄉野的諸葛亮竟然預知天下之後幾十年的動向,而事實證明,歷史和諸葛亮當初的語言驚人的一致,若非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有相當的可能一統天下。確實,諸葛亮堪稱奇才!
可是,魯肅也曾經有過自己的「隆中對」,在赤壁之戰前見到孫權的時候,就為孫權謀劃天下大勢,所言和諸葛驚人相似。
魯肅斷言:「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以為孫權可以先立足江東觀天下變化。北方雖然有曹操,但統一還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若能夠抓住時機消滅黃祖、劉表,順流而上佔領川蜀,割據整個長江以東,再進兵北伐,天下可定。
面對紛亂的天下,兩位大戰略家都把目光聚集到荊州,和川蜀。佔據荊州,進可攻、退可守,而進兵川蜀,佔據整個長江流域,就可以和北方政權決一高下。可惜三國時期英才輩出,結果東吳得荊州,劉備得蜀漢,都缺了一條腿,於是只能互相扶持,才能生存了。
以上是說魯肅眼光深邃,看天下大局很準。同樣,對於識人,魯肅也非常了不起。
初見周瑜,周瑜只是一個縣長,魯肅就拿出一半家財相助。剛投袁術,見袁術行事沒有制度,就料定不足與立事。後來袁術貿然稱帝結果速敗。因為周瑜的大力邀請,魯肅來投孫權,魯肅對孫權一見傾心,就說出自己謀劃已久的天下大計。可惜孫權年少初立,為人謹慎,不敢實行。可對於魯肅非常欣賞。
可最讓人尊敬的還是對龐統的推薦。
龐統開始來到江東,魯肅一見大為讚賞,極力向孫權推薦,可孫權一看龐統樣貌醜陋,言語傲慢就心生芥蒂。而龐統也認為孫權年少,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一甩袖子走人了。在劉備佔領荊州之後,因為荊州士林的推薦,龐統被任命為耒陽令,可龐統把縣衙搞的一塌糊塗。《演義》當中說龐統整日飲酒不理公務,張飛大怒,後來半天功夫就處理完了幾個月積壓的公務,於是大為讚賞,向劉備推薦。這個細節設計的非常合理。而演義和《三國誌》中都提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魯肅對龐統的推薦。
當龐統因處理公務混亂而被罷官之後,「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魯肅以為龐統的才華並非是用來治理一個小縣,而應當擔任一州刺史的主要屬官,居中總攬各部門文案。加上有諸葛亮的肯定,劉備於是重用了龐統。
可是,我們要記住。魯肅和劉備乃是兩個政治集團。魯肅能毫無私心的推薦一個人才到另一個政治集團去擔任重要官職,當有何等開闊的胸襟。當然,龐統在孫權處不得志之後,曾經表示要北上歸曹,魯肅大驚。魯肅把龐統推薦給劉備,也算是寧薦友邦,不與國賊,兩害相權取其輕。可要是別人,比如周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不會這麼好心了,不為我所用,必為我所殺!
於是,魯肅,這位有博大胸襟,為人有君子之風,為政著眼天下的大政治家,方才可稱三國第一真正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