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提出的“踏上對”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如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魯肅提出的“踏上對”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如何?

說起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大家都知道,它為劉備做了長期戰略規劃,讓實力非常弱的劉備能夠最終成為三分天下的皇帝之一,可是魯肅提出的「踏上對」要比諸葛亮早很多年,為什麼世人皆知「隆中對」,並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要比魯肅高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提出時間:

踏上對是魯肅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時候提出的,與孫權在合榻上對飲時提出。

隆中對是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冬至建安十三年春天(公元207冬至208年春)提出來的,與劉備在隆中相交談時提出。

從時間上來,踏上對要比了隆中對時間早,不知道諸葛亮是不是聽說過魯肅的踏上對。

踏上對的優缺點

優點:踏上對提出時間比較早,此時北方正在進行官渡之戰,明顯是曹操弱袁紹強,可魯肅卻在全局性上對於當時混亂的北方以及全國局勢做出了準確的判斷,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但對於其他的群雄並沒有做出分析,只是模糊的說到讓孫權攻打黃祖、劉表,佔領荊州之後統領長江流域,進而能夠稱帝。

這對於孫權來說其實比較容易實現,孫權已經有一定的基業,江東地區已平,下一步可以與劉表爭奪荊州,踏上對風險性不是很高,同時也讓孫權放棄興復漢室的想法,轉而有了建立帝業的想法。

缺點:踏上對同樣作為長期戰略,缺乏對其他群雄的分析,沒有明確出如何「圖天下」,僅僅是要求孫權控制長江以南流域即可,大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意思,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態度,孫權雖實施這一戰略,但並沒有嚴格按照要求實施,從提出的200年至208年長達8年時間,東吳並沒有做出要吞併荊州之意,執行時間上過於拖沓,這也讓孫權沒有趕在曹操之前奪取荊州。

東吳按照踏上對實施戰略,提出之時可能僅想二分天下,不想殺出一個劉備,魯肅也改變了踏上對的策略,支持孫劉兩家聯盟,踏上對此時才確定天下三分的基本態勢,這也讓孫權借出荊州、放棄西進的機會,東吳在時間上再次出現拖沓的毛病。

隆中對的優缺點

優點:隆中對因為劉皇叔的在場,諸葛亮並沒有評估漢室,可借助劉備的「欲信大義於天下」之意對全國諸侯進行了分析,從而讓劉備確定如何「圖天下」、「興復漢室」,讓劉備知道最大的敵人是誰?曹操。現在的朋友是誰?孫權。

諸葛亮的隆中對難度是相當大,完全是讓劉備從無到有,甚至可以達到完全佔據天下的局面,其戰略性十分清晰,讓全國實力最弱的劉備看到了「興復漢室」的希望,所以劉備基本上都是按照諸葛亮為自己制定的「三步走」前進,隆中對提出的「北拒曹操」、「東和孫吳、」「西取巴蜀」等戰略目標更是成為了劉備主要實施方針。

缺點:隆中對這樣高的回報必定會有著高風險,因為劉備實力比較弱,這些實屬被迫,劉備也只能放手一搏;再有劉備的心慈手軟,讓輕而易得的荊州和益州變得艱難起來,甚至在荊州差點丟了寶貝兒子,也留下了「借荊州」的後遺症,這個後遺症對於劉備軍團來說是致命的。

隆中對的實施難度比較大,不僅要自己掌握好尺度,還要保證自己的盟友和敵人沒有變化,這一點確實比較難,想一想盟友孫權的動手,導致荊州丟失,最致命的是夷陵之戰,讓蜀漢國力大減。

如果說踏上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話,那隆中對就有點太過於死板,即便真的從荊州和益州同時出兵,那兩個出兵線路千里之遙的距離,讓本身兵力少的蜀漢再一分為二,這必定會讓劉備軍團失去兵力上的優勢,想想劉備出兵漢中,關羽後期從荊州這邊出兵襄樊,不就是因為兵力不足,缺少預警和抵抗,最終丟失荊州,關羽父子也因此喪命,可以說蜀漢的衰亡隆中對也要但一部分責任。

從踏上對和隆中對的優缺點來對比,不難看出,諸葛亮對於天下的分析要遠高於魯肅、回報也要高於魯肅、其戰略目標也高於魯肅、難度係數也比魯肅大,顯出諸葛亮對於天下形勢和戰略方針更加準確,也體現出諸葛亮比魯肅戰略眼光高。

再有一點就是「隆中對」的知名度要高於「踏上對」,隆中對還在課本上出現過,在《三國演義》中渲染的魯肅是一個溫文儒雅的儒將,並不及主線這邊的諸葛亮那般神通廣大,也給人一種魯肅不如諸葛亮的感覺,要知道真正「單刀赴會」的是魯肅並非關羽,他憑借儒將能躋身東吳四大都督,可見實力不容小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