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看穿了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 其實是司馬懿贏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看穿了空城計為什麼還要撤軍 其實是司馬懿贏了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司馬懿和空城計,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楊慎

《三國演義》是我國民間耳熟能詳的故事,它的作者是我國元末明初時期的羅貫中。其實三國演義的故事一直都在民間流傳著,羅貫中只是將這些故事彙集了起來,並且根據相關的史料考證,加以修改,進而添加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彙編成了《三國演義》這本章回體的小說。

《三國演義》當中確實有許多膾炙人口且耳聞能詳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憑借其幽默詼諧的修辭,平鋪直敘的語言在民間受到很大的歡迎。而且一傳十十傳百,這些故事在我國民間被男女老少所熟知。只要聊起三國演義,不管是男女老小,都能跟你說上那麼幾句。由此可見,《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我國是多麼的受到歡迎。今天我們就要來講講,《三國演義》當中空城計的故事。司馬懿已識破空城計,為何最後還是選擇退兵?專家:不撤就輸了

空城計

空城計的主角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軍,諸葛亮是蜀漢的軍師,對於這兩個人名我們相當的熟悉。在我國民間,雖然三國時期最後魏國取得了勝利,但諸葛亮的名氣確實非常高。很多人都非常推崇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是有大智慧的人。而對於司馬懿,他的評價就遠遠沒有諸葛亮那麼高。

話說司馬懿當時有15萬大軍,在戰爭中佔據了非常有力的地位。諸葛亮雖然是當時有名的軍師,卻並非戰無不勝,也並不是每一次的謀略都是正確的。在這場與司馬懿對抗的戰役當中,諸葛亮由於用兵失誤,丟失了街亭。這邊諸葛亮的漢軍節節敗退,君心已然有些低落。但司馬懿率領的魏國軍隊卻節節取勝,軍心十分高漲。我們都曾經學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我們都懂的道理,大將軍司馬懿怎麼可能不懂呢?於是他就趁著軍心正高,打算直逼西城。

而在這裡駐守的諸葛亮,可謂是急得一團亂麻。和人家硬碰硬,自己的兵不夠;出去搬救兵,時間上好像不太夠,這可怎麼辦呢?難道真的要率領全軍立地投降,將城池拱手相讓?身為軍事家不能這麼做,於是諸葛亮想到了另一個主意。既然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那為什麼不賭一把?於是諸葛亮下令,整頓軍隊,打開城門,自己則在城樓上,彈起來琴迎接司馬懿的到來。諸葛亮彈琴並不是真正的來迎接司馬懿,而是給司馬懿營造一種這裡有埋伏的假象,讓司馬懿產生困惑,然後率兵離去。

事情果然朝著諸葛亮設想的方向發展,等到司馬懿率領著15萬大軍直逼西城城下時,司馬懿大將軍發現諸葛亮本人坐在城樓上,悠然自得地彈琴,而西城大門卻打開,好似諸葛亮拱手相讓,西城唾手可得一樣。但像司馬懿這種江湖上的老油條,馬上就想到另一種情況。或許諸葛亮有大量的軍隊駐紮在西城裡,看似開門相迎,自己如果貿然進城,則就會被漢軍包餃子。為了一個小小的城池,損失自己的15萬大軍,實在是不值得。於是懷疑有埋伏的司馬懿大將軍帶兵而去。

看似輸家,實則成為贏家

以上就是空城計的故事,但我們不禁要思考,司馬懿作為一個大將軍,真的看不透空城計嗎?我們通過翻閱史籍,不難發現,司馬懿的功績非常的大,而且他的軍事成就非常的高。為何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卻聰明反被聰明誤呢?

其實這就是司馬懿做臣子的智慧,或者說是司馬懿的政治智慧。他知道那些皇帝卸磨殺驢的那一套,如果司馬家已經完全沒有了利用價值,那麼很有可能就會被曹魏政權所拋棄。隨隨便便安一個不忠不義的罪名,然後整個家族發配流放。事實上,司馬懿的考慮並不是沒有道理,曹操從來都沒曾相信過司馬家,兩人只不過是互相利用的關係,甚至曹操臨死前對自己的後人講,司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這更看得出古代帝王家的無情。

司馬懿知道曹操是希望自己去除掉諸葛亮,然後曹魏政權享受司馬家族帶來的安定與和平。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又怎會讓曹操得逞。諸葛亮雖然不屬於曹魏政權,但他卻也看懂了其中的道理,於是上演了一出空城計,這其實也是給司馬懿找了一個台階。司馬懿何苦看不出諸葛亮的苦心,給曹貝政權送人頭呢?所以在這場戰爭中,看似司馬懿撤軍輸了,其實是司馬懿贏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