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李淵都能在的短時間內統一天下 曹操窮盡一生為何只能三分天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邦和李淵都能在的短時間內統一天下 曹操窮盡一生為何只能三分天下

還不知道:曹操三分天下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總共有四百二十二位皇帝,從秦始皇開始到末代皇帝溥儀,帝制社會統治了中國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在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歷朝歷代的皇帝在從政方面和生活習慣都不盡相同,有的皇帝勤政愛民勵精圖治,有的皇帝對酒當歌沉於侈靡,還有的皇帝一生征戰,在屠戮中度過餘生,更甚至有的皇帝放棄江山出家為僧,古台青燈相伴佛經。

這麼多帝王裡說起論起打下江山的時間上面,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漢高祖劉邦和唐高祖李淵,兩人都是在不到七年的時間裡便統一了全國,然而三國的曹操花費畢生的精力只得到了一個三分天下的結果,當然我們不能簡單的以劉邦與李淵短時間統一全國的事實和曹操窮盡一生三分天下的結局來看待,這只是一個統一天下的時間概念問題,並不能看出真正的問題,因為歷史終究是歷史,不能以我們的主觀意識來進行推想和假設,我們應當從歷史的本質上出發,用唯物證的觀點的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清楚的瞭解到歷史的曲直。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他的出生及歷史功績我們這裡就不說了,大家可以到百科裡面看一下,裡面說不定比我介紹的還要清楚,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在他早期爭奪地盤的時候,劉邦可謂是屢戰屢敗,為何他屢戰屢敗最終能夠贏得楚漢之爭呢?那時因為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這個優點就是他能夠虛心的聽取下屬的納諫,知人善用並能充分的發揮將臣的才能,在項羽橫掃大半江山時,劉邦積極的吸納反對項羽的各方力量,最終逼的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然而劉邦在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上面離不開史稱「漢初三傑」的張良、韓信和蕭何幾人的全心輔助,而作為對手的項羽在這點上面與劉邦相差甚遠,剛愎自用還無端猜疑身邊唯一的一位謀士參謀亞父范增,使得范增辭官而去,這便是劉邦能短期統一全國的原因。

我們接著再來說說李淵,李淵是唐朝開國皇帝,隋朝崩塌之際,殺死太原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以晉陽為據點,設立將軍府邸,帶著李建成、李世民,揮師南下攻霍邑,招義軍,斬殺牙郎將,攻長安,迫使隋煬帝退位,由其子楊侑繼位,半年不到隋恭帝楊侑便禪位於李淵,唐朝正式建立,年號武德,定都長安,縱觀李淵的唐朝天下時間線,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促使他在短期內便統一全國,一是隋朝殺害忠良,窮兵黷武,致使民怨沸騰,特別到了隋末時期,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和長期的欺壓搾取,使得民間百姓夫妻相棄,城廓空曠,千里之內見不到一點煙火氣息,第二個因素便是他的兒子李世民了,在舉兵反隋之前,李世民便暗中結交豪傑,招納能人義士,網羅各種人才,李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舉兵,好在李世民反隋後挺給力,屢戰屢捷,加快了隋朝的滅亡。

說完上面的兩位帝王,現在我們來聊聊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為什麼一代梟雄最終落得了一個三分天下的地步呢?東漢末年時,大家都知道這段歷史是群雄奮起,諸侯林立,而當中實力最強勁的莫過於曹操,文有郭嘉、戲志才、賈詡、程昱、荀彧、荀攸等,武有張遼、張郃、樂進、曹仁、許褚等著名將領,如此強勁的實力為何最終沒能統一天下,要知道在當時能與曹操並駕齊驅的梟雄不為少數,較有名的董卓、袁紹和袁術等人,而他們最終卻在亂世洪流中所淘汰,最終剩下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逐鹿中原。

這三人當中實力最弱的便是劉備,但他打著靖山王后裔的招牌,獲得了文臣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的協助,猛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人的支持,最終佔據了巴蜀等地,而孫權呢,靠著勇猛的父兄打下的江南郡域河山接棒,孫權年齡和資歷在這三人中雖然最淺,但他卓有遠見,同漢高祖劉邦一樣深諳用人之道,手下同樣擁有著一批像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甘寧、周泰、丁盛等文武全才,故而能在這亂世之中獲得一席之地,最終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赤壁之戰的蜀吳結盟,徹底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面對如此強勁的兩位對手,曹操又如何能夠在短期內將他們徹底擺平,縱然他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辦法如一加二等於三般的將二人解決,面對如此的局面,彷彿是老天爺在作弄他,只能以消耗戰將對手慢慢的拖垮,然而直至他死去時對手猶在,他的處境猶如東吳的周瑜,兩人都有同樣的感慨,周瑜的吶喊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曹操晚年的吶喊則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