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能成為孫策的繼位人?孫策的兒子後來是什麼職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為什麼能成為孫策的繼位人?孫策的兒子後來是什麼職位?

孫策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孫策是孫吳政權的第二代創始人,作為孫堅的長子,孫策堪稱有勇有謀,在父親死後他先是繼續為袁術效力,後趁機帶兵帶兵進入江東,開啟了自己的宏圖霸業。

孫策在江東很快擊敗了劉繇、許貢、王朗、陳瑀、太史慈、華歆、黃祖,割占江東五郡,為孫吳政權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爆發大戰,孫策聞訊想趁機偷襲許昌,抄了曹操大本營,如果這一計劃真的實施成功,東漢到三國的歷史就會徹底改變。

對此曹操也擔心孫策在背後搞偷襲,但郭嘉卻認為:「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果不其然,孫策在幾個月後便遭遇許貢門客的刺殺,孫策身負重傷,最終不治身亡。

孫策去世時年僅26歲,只有一個兒子孫紹,孫紹的生卒年不詳,但根據孫策的年齡判斷,孫紹最多也就十一二歲。

亂世之中最怕主少國疑,眼瞅著親兒子太小,孫策決定把位子傳給了弟弟孫權。

孫權是孫堅次子,也是孫策最年長的弟弟,當時正值18歲,雖說年紀也不大,但至少是個大小伙子了,而且孫權確實有些能力,因此成為孫策的繼位人。

孫權繼位後確實沒有辜負孫策的期望,不斷地擴大地盤,不僅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還接連拿下荊州和交州,天下三分有其一。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同時追諡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追諡大哥孫策為長沙桓王,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

說實話,孫權對待孫策和侄子確實有點刻薄,以孫策的功勞而言,他完全有資格被追諡為皇帝,再怎麼說江東也是孫策打下來的,孫權的位子也是孫策給的。

但孫權稱帝后只將孫策追封為王爵,而孫紹更是只獲得了一個侯爵,二人級別都不高。

《三國誌》作者陳壽對此非常看不慣,在書中為孫策打抱不平道:「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祟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孫權之所以刻意貶低孫策,冷落孫紹,主要還是擔心孫紹對他的皇位產生威脅。

倘若孫權承認孫策是皇帝,孫紹這一支血脈就獲得了皇位繼承的資格,畢竟人家是孫策的親兒子,父死子繼的合法性終究是大於兄終弟及。

因此為了避免孫紹對自己兒子的威脅,孫權堅決不承認孫策是皇帝。

但是雖說如此,孫權還是有點小心眼。同樣在三國末期,西晉的建立者司馬炎就對他的大伯司馬師很好。

曹魏政權在魏明帝曹爽死後,國家大權被司馬懿奪去。

司馬懿死後大權交由長子司馬師繼承,到司馬師死時,由於兒子司馬攸太小,於是便將位子傳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又傳位給了自己的長子司馬炎。

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稱帝后的司馬炎感念大伯司馬師的功勞,追諡司馬師為景皇帝,廟號世宗,封其子司馬攸為齊王,並沒有介意司馬攸對他的威脅。

PS:其實司馬師沒有親兒子,司馬攸本是司馬昭次子,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胞弟,後來過繼給了司馬師,也就是說即便是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攸,皇位實際上也是由司馬昭這一脈繼承。

對於司馬昭而言,司馬師無論是傳位給司馬攸還是傳位給自己,他都可以接受,畢竟司馬攸也是自己親兒子,位子給他也行。

但問題是如果位子傳給司馬攸,司馬炎就不樂意了,這關係到自己能不能當皇帝。

事實上,當年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為了感謝大哥對家族的貢獻,曾考慮過直接讓司馬攸繼承晉王爵位,不過被幕僚阻止了。

而到了在司馬炎晚年時,朝廷內外居然出現了許多讓司馬攸繼位的呼聲,因為司馬攸是司馬師的長子(過繼的兒子也是兒子),是司馬氏家族的嫡子大宗,在禮法上最有資格當皇帝,可見司馬攸對司馬炎並非沒有威脅。

然而即便如此,司馬炎還是追尊大伯司馬師為皇帝,封司馬攸為王爵,算是很有度量了,起碼比孫權大度太多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