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要奪取荊州?當初又為何把南郡送劉備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為什麼要奪取荊州?當初又為何把南郡送劉備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孫權為什麼要奪取荊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孫權絕對是三國歷史上,第一攪屎棍。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哥們沒有他哥哥孫策的雄心壯志,沒想著一統江山,卻也足夠貪心,非要奪取荊州。

他這輩子就打下了一塊地盤,那就是荊州。可是他打下荊州以後,卻沒想著北伐,反而是把荊州守得固若金湯。

用句俗話說,這就是佔著茅坑不拉屎。人家劉備辛辛苦苦,按照隆中對的規劃,拿下了荊州和益州,有了兩個可以北伐的地盤,孫權非要來攪和一下,搶走一個。

01孫權是建立三國鼎立的關鍵人物。

孫權就是不希望看到劉備做大,但是也不希望看到劉備消失。按理說,促成三足鼎立局面的人,其實就是孫權。

曹操南下奪取荊州以後,其實孫權已經感覺到了力不從心。如果當時只有他一個人面對曹操,那麼說不定他還真的會投降,為什麼?因為心裡沒底氣。這個時候孫權意識到了盟友的重要性,盟友不管可以幫助他對抗曹操,關鍵時刻還能抗揍,為他遮風擋雨。所以在赤壁之戰過後,孫權也是有意扶植起劉備這股力量的,因為他希望劉備能夠出面擋在他跟曹操之間。劉備為了自己活下去,一定跟曹操死磕,這樣孫權就減輕壓力了。於是孫權就答應了將南郡送給劉備,他不是傻瓜,好好的南郡,不可能白白送出去,當然是希望劉備幫他對付曹操了。曹操要南下,攻打南郡是最方便的,所以孫權可以高枕無憂很長一段時間。可是呢,如果劉備的實力過於強大了,孫權心裡又不高興了。

為什麼?因為孫權擔心劉備這個時候成為第二個曹操,原來的盟友一夜之間,成為了對手,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即使要命,孫權也得下手。因為孫權不能讓劉備太強大,劉備拿下了荊州、益州還有漢中,顯然實力要比曹操強了,所以孫權只能下黑手把荊州搶過來。

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咨曰「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國誌》

這樣一來,孫權的實力增強,而劉備的實力削弱,三足鼎立的局面再次被維持住了。孫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你問他要不要天下?他連連搖頭。

02孫權拿下荊州以後,堅決表示不北伐。

荊州是四戰之地,這地方很不好防守。但是危機危機,有危就有機。佔據荊州雖說不太好防守,但是也比較適合北伐。

從荊州出發,渡過漢水,過了樊城就是一馬平川的中原地區。當年諸葛亮之所以希望在這裡北伐,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地形。

這裡比益州和漢中要舒服太多了,至少運送軍糧的路途要輕鬆很多。後來諸葛亮和姜維多次北伐,都是因為糧草的問題,北伐才以失敗而告終。

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像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三國誌》

如果他們有了荊州,那麼他們就可以從荊州北伐,這順當得多。那麼孫權奪取了荊州以後,他是什麼態度呢?他連連搖頭。

他認為,荊州這地方不適合北伐,只適合在原地固守。為此孫權加重了該地區的防守工作,一邊是要防守北方的曹魏,一邊則是要防守西邊的蜀漢。

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他不想著從裡面找獲利的方法,卻想著把自己的生財之道給一點點堵死,這就是孫權對自己未來的構想。

他覺得自己有了江東和荊州這兩塊地盤,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他沒有一統天下的志向,也就只能這麼瞎過過了。

03孫權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孫權所統領的江東,並不是他打下來的江山,而是他哥哥孫策打下來的。所以說軍中很多將領,對孫權其實沒什麼感情,他們都忠於孫策,這才順便忠於孫權的。

所以年幼的孫權上位的時候,這幫人寧可跟隨程普和周瑜,也不會願意跟著孫權。好在程普和周瑜都是支持孫權的,孫權的位置這才保住了。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三國誌》

所以說,他在軍中沒有一定的威信,他自己後來也不帶兵,雖然帶兵出征過幾次,可是全部都是以失敗而告終,最慘的一次他帶領10萬大軍,被張遼800人打得面目全非。

從那時候開始,孫權就失去了自己帶兵的想法,這在亂世是非常要命的,因為手下人一旦不忠誠,那孫權的位置可就危險了,但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還有就是江東豪族們的問題,這些豪族們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軍隊,有的三五千人,有的七八千人,雖然不是很多,但是江東的主要戰鬥力,都要依靠他們團結起來。這幫人會不會願意支持孫權北伐呢?如果北伐,由哪一家人的軍隊作為先鋒呢?先鋒就好比是賭石頭,成功了回報的確高,可是失敗了那就是一敗塗地。沒有哪家人會願意自己家的人馬做先鋒,因為一般來說都是去做炮灰的。這麼一來孫權可就犯難了。如果他們不支持北伐,孫權又非得北伐的話,勢必會產生矛盾。所以孫權向他們表示妥協了,畢竟還得靠這幫人守住江山。豪族們認為守住基業就很不錯了,沒有人會願意為孫權的帝王大業買單。既然人心不齊,北伐大業自然是要被擱置了。

總結:孫權這個攪屎棍還是比較有政治能力的。

在軍事上,孫權的確沒什麼本事。赤壁之戰是周瑜和劉備指揮的,夷陵之戰是陸遜指揮的,這都沒孫權什麼事兒,可是他的政治才能相當高。

孫權能夠在19歲的時候坐穩大位,隨後讓張昭、周瑜這幫老臣,對他服服帖帖。此後更是不斷提拔自己的心腹到軍中,比如呂蒙、朱然等人,以此穩住軍中的權力。

等到他稱帝以後,開始搞權謀之術,通過魯王和太子之間的鬥爭,除掉了四大家族中的大一批掌權者,使得東吳的皇權前所未有地提高。

他這一生最恨的事情,那就是他哥哥沒多活幾年,給他把天下全都打下來多好啊?他就可以在一統天下的江山裡搞政治權謀了。慢著,真的打下了天下,孫策還會把大位讓給孫權麼?想都不要想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