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要投降於魏 孫權北伐又是為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為什麼要投降於魏 孫權北伐又是為何

孫權降魏

孫權或許是一個才能出眾的人,但是他在繼承父兄基業的情況下,卻根本沒有想過要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想的應該只是保住江東這塊地方,同時佔據絕荊州這塊軍事要地。在赤壁之戰中,如果不是諸葛亮和周瑜聯手的話,以孫權的想法,或許就已經向曹操投降了。再加上孫權狠心之下殺死了關羽,他很清楚這一次不僅是孫劉聯盟解體了,而且劉備必定會傾舉國之力來攻打東吳,在這種情況下,要向保住東吳,那就只能借助曹魏的力量了。於是他便做出了向曹丕投降的決定。

孫權畫像

在殺害關羽之後,孫權曾經為了挽回孫劉聯盟做過一次努力:他派當時在東吳的孔明的哥哥諸葛瑾來求見劉備,表示願意送還歸夫人、降將和荊州,希望東吳和蜀漢之間能夠永結同好,討伐曹丕。當時劉備此時正在失去關羽的傷痛之中,怎麼可能聽的得下去,他對諸葛瑾說:「如果不是看在丞相的面子上,一定會砍了你的頭。」便將他打發回了吳國。

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孫權只得向曹丕投降。但是曹丕的想法是,他既不想幫助吳國,自然也不會幫助蜀國,他要等到兩國滅一國剩一國時才肯出兵。於是曹丕便封孫權為吳王。但是其實孫權在這裡並不是真的想曹丕投降,只是想先穩住曹魏,不至於造成兩國攻打吳國的結局。淡然曹丕也是另有打算,他原本在準備吳蜀兩國交戰時,趁機偷襲吳國,結果沒想到當時的吳國正是士氣正盛的時候,曹丕的軍隊完全不是對手,自然是大敗而歸。就這樣,天下一統的時間再度推遲了。

孫權雖然並沒有曹操一統天下的決心,也沒有劉備一心掃除群雄,興復漢室的壯志,但是他的計謀和智慧仍然是不可小覷的,要不然東吳也不會成為三個國家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孫權北伐

提起「北伐」這個詞,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記住的一定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六次北伐,雖然在真正的歷史中,諸葛亮北伐的次數為五次。但是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諸葛來幫北伐之前,有人比他北伐的時間要早了很多,那就是東吳的建立者和開國皇帝孫權。

孫權劇照

據史書君記載,孫權北伐的次數和諸葛亮北伐的次數一樣,都是五次。第一次北伐發生在孫權27歲的時候,那是在著名的赤壁之戰即將打響的時刻。當時曹操奪取了荊州之後曾經寫信給了孫權,讓他來給他做人質,不然就大舉南下。當時孫權並沒有答應,於是曹操便集結了八十萬大軍(實際上是三十萬)來攻打孫權。孫權在無奈之下決定拉攏劉備。而此時的劉備剛剛吃了敗仗,正被曹操所追擊,於是孫權便立即出兵合肥牽制曹操的軍隊,劉備在經過考慮之後,答應了孫權的要求。而曹操因為受到了孫權的阻撓,,便命令軍隊轉頭攻打合肥,孫權在自己的目的達到之後,立即退兵到九江,這就是第一次北伐。

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在赤壁之戰後不久發生的。曹操在兵敗赤壁之後,加強了對合肥的防禦和作戰,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先是把江陵地區「借」給了劉備,想讓他牽制曹操,而自己則攻下了南京和交州地區。孫權分別在213至216年和曹操大戰,最終也沒有取得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而第四次和第五次發生在217至219年間,此時在諸葛亮的煽動下吳國境內的山越民族竟然起兵反吳,雖然最終平息了叛亂,但是吳國的國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不得不停止戰爭的腳步,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國力。

孫權的這五次北伐雖然沒有取得什麼特別大的成就,但是卻充分顯示了他的雄心壯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