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東吳偷襲荊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東吳從來沒有表現出一統天下的野心,東吳的戰略目標一直很統一,一面在南方積極擴張領土充實人口,一面趁曹魏甚至是蜀漢主力在外征戰時佔兩家便宜,曹操和劉備在漢中對壘時孫權就曾出兵威逼兩家,讓劉備被迫「交易」了二郡。孫權當時的上策是明面配合劉備北伐,暗地要求曹操割地結盟,然後靜觀其變,即可以選擇背刺關羽,也可以選擇繼續北上拿下徐州等地,從而削弱兩家擴充自己;中策就是直接靜觀其變,根據局勢所要條件聯合示弱者制衡強者,防止其他人做大;最下策就是歷史上這樣沒從曹操那拿到任何好處,還得罪盟友,最後兩弱相爭,讓強者緩過危機。要不是曹丕能力有限,估計直接就三分歸一統了。
關羽沒有主動做出拉攏的姿態,而曹操卻在拉攏孫權。而且關羽不但沒有選擇拉攏孫權,卻在圍樊城前後表現出了排斥的姿態(搶湘米,威脅要滅東吳的話)。並且孫權來求親,不管用陰謀論來看,還是用常規眼光來看,都不應罵辱其使。未處理好南方問題之前,都不要談什麼打北方。孫權這群人只想偏安一隅,所以才會背刺荊州,當時劉備很有滅曹的架勢,關羽也威震華夏,蜀一家獨大,怎麼能夠偏安下去呢,所以背刺不難理解,但是就是招人恨。
孫權雖然是吳王或吳國皇帝,但本質上更像個地區的主政長官,軍權是由孫權與地方豪強共同掌握的,就和日本戰國時代差不多,每個豪強手上都掌握著數目不少的精銳武裝蔭蔽了大量勞動人口,就算沒有中央支持也能活得滋潤。掠奪領土什麼的只會打順風戰,一但不利各種自保,但遇到攻擊又能抱團。在三國軍事上誰也拿誰沒辦法自然是魏這種用九品中正制明確豪門利益比蜀漢復秦漢制度和吳死活在明面上不承認要有吸引力得多。
蜀漢制度在當時環境下基本屬於慢性自殺,最適合的還得是曹丕上台後的九品中正制,畢竟是豪門崛起的時代。蜀吳中後期已經往這方面調整了,但是步子太慢太晚。吳國是不是豬隊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懂對方的訴求,蜀漢明顯屬於擴張太快頭腦發熱而忽視了這一點,可怕在不只關羽一個人這麼想而是整個高層都這麼想,所以被捅刀子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