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孫權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就是他找不到理由。儘管大家都知道,無論是曹丕還是劉備,其實都不過是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但就連這樣的理由,孫權也找不出來。作為在前面的曹丕來說,他很是心安理得,這又不是我要當皇帝,這是劉協哭著鬧著要把皇位傳給我,此前我都推辭了好多次了。
劉備的借口也很合適,因為他聽到的消息,就是劉協被殺掉,他自然就認為,這是曹丕把劉氏的江山給佔了,為此他要接過這付沉甸甸的擔子,畢竟他可是劉皇叔!孫權這時候就比較尷尬了,他既沒有把漢獻帝劉協掌控在手裡,也沒有劉氏這樣的好祖宗,只能是沉住氣等待時機。
其次,就是他當時羽翼尚未豐滿。說到這點可能很多人會奇怪,他的勢力這時候應該在蜀漢之上吧,為何說他實力不到呢?其實單純從實力來看,他或許不在劉備之下,但他手下有很多的人,之所以願意歸附,還是想著要匡扶漢室,這時候他如果稱帝的話,搞不好會內訌,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對於孫權來說,這時候他完全沒有必要去爭那個風頭,只需要把自己的事幹好。說白了,就是把朝堂裡的人,都調理成自己的人馬。對於那些想要歸附漢室的人,也給他們一定的心理緩衝期來適應,等到他們認為匡扶漢室沒有希望,自然就是他稱帝的最好時機。他想稱帝不假,但不想弄成孤家寡人。
第三,孫權有自己的小心思。這時候他不稱帝,可以有很多的好處,完全處於騎牆派的角色,誰的勢力更大,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加入哪一方。要知道這時候魏、蜀兩邊都稱帝的話,本著一國不容二主的原則,他們肯定會殺得不可開交,這時候孫權可以輕輕鬆鬆地坐山觀虎鬥。
最後,就是當時的時機不對。這時候孫權只要敢稱帝,馬上就會成為曹丕和劉備打擊的對象。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對於他們是一種公開的叫板,畢竟他們的皇位,相對而言來得比較「名正言順」。其實從十年後孫權稱帝來看,他也是趁著與蜀漢搞好了關係,諸葛亮的精力都放在北伐大業上,才接納群臣上諫,宣佈稱帝了。其實對於他來說,在江東這塊地盤上,他早就是老大了,何必逞那一時之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