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個群雄紛爭的年代,但都懷有各自目的,可終究還是為了一個皇位。像袁術本事不大,但因玉璽在手,就昭告天下稱帝登基,雖然這種舉動有點愚蠢,但足以證明的皇位的吸引力有多大。曹丕繼位後,雖然沒有明目張膽篡位,但卻是通過裝模作樣的推辭,奪取了政權。當然還有劉皇叔亦是如此,為了不甘示弱,打著興復漢室的幌子稱帝。而此人明明早就夠資格稱帝,卻一直苦等三十年,他就是孫權!這又為何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按道理來說,最強的曹魏沒人稱帝,孫權出於考慮不登基那是正確的選擇,畢竟袁術就是前車之鑒。但到後期曹丕、劉備相繼稱帝,而孫權統轄偌大一片勢力,卻一直沒有稱帝,就讓人難以理解了?
其實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其一,沒有名號。先來看看曹丕,早先他父親就建立很大的功勳,在天下人眼裡是一位大功臣。而曹丕稱帝也不是直接篡權,而是讓漢獻帝劉協禪讓給他。在人們看來,是獻帝自知沒能力而禪讓給曹丕的。再看劉備,他一直打著漢室後裔名號,雖然難辨真假,但長時間下來大家都相信了,他稱帝天下百姓當然支持了。最後看孫權,既沒有很大的功勳,又沒有很大的名號,祖上出身也很普通。想要稱帝當然就很難了,畢竟百姓不會支持。
其二,自身實力欠缺。東吳統轄的地方是很大的,但要注意地大並不代表實力大。在當時的江東並不富庶,甚至很多地方相比很落後。因此孫吳的真實力並不算強,其軍隊跟北方的曹魏也相差巨大,根本不是一個實力級別。
出於這兩大原因,孫權必須得要慎重再慎重。對他來說,只能苦苦等待蓄勢待發。雖然苦等了近30年,但最終證明是正確的選擇,他是三股勢力中最後一個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