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真的有小說中的那麼厲害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真的有小說中的那麼厲害嗎

對歷史上的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無論是真實的歷史上,還是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個讓我們後人頂禮膜拜的人物,他是政治家,更是軍事家,用兵如神,神鬼莫測。他領導著相對弱小的蜀國,抗衡「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魏國,不僅守的好,還積極主動出擊。諸葛亮本人,以及他的繼位人姜維,曾經帶領軍隊十餘次的北伐中原,主動找魏國掐架。

掐架的結果,有收穫,也有損失,歷史上,對蜀國主動出擊的行為一直爭議不斷。但在三國弱肉強食的背景下,蜀國存在了幾十年時間沒有被「老虎」魏國吞掉,而那位據說腦子有點呆的劉後主能做幾十年太平天子,大約和諸葛亮的謀劃是分不開的。

在《三國演義》的後半段,作者羅貫中為我們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鞠躬盡瘁,最後死而後已了。

但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的確是六次北伐,但並沒有六出祁山。

諸葛亮到底幾出祁山,他為什麼要走祁山這條道,這個,與蜀國建國以後制定的長期消耗、離間魏國,扮豬吃老虎的國策有很大關係。

在劉備正式稱帝的第一年,章武元年(221年),蜀漢發生了一件事,劉備封五虎大將之一的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馬超是西涼軍閥馬騰的兒子,全家被曹操所害,先歸順張魯,後歸順劉備。

州牧在漢代是州級單位的最高行政長官,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劉備為什麼要封他為涼州牧呢?當時的涼州根本不在蜀漢的手裡。

這實際上暗示了蜀漢下一步的軍事行動的目標:隴右和涼州地區。

劉備還曾經對孫權說過,等他拿下了涼州,才會把荊州還給東吳,這更一步印證了蜀漢地區對隴右和涼州地區的渴望。

劉備和蜀漢政權為什麼志在拿下隴右和涼州地區呢,因為這樣就可以卡住曹魏的命脈。

第一,曹魏在這一地區的統治基礎相對薄弱。

隴右涼州地區從東漢中期漢羌戰爭之後,就長期處於半割據狀態,到了漢末三國時期,以馬騰、韓遂為代表的涼州軍閥,自立為王,和曹魏長期對抗,到曹操晚年,這一地區才歸曹魏所有,曹魏在這裡的統治基礎十分薄弱。

第二,隴右涼州地區民族眾多,各種勢力盤根錯節。

這一地區自古就是胡漢交界雜居的地區,東漢中期以後,少數民族勢力在這一地區抬頭很快,而恰好,馬超的父親馬騰世居西涼,和這些少數民族勢力關係不一般,現在雖然馬超已經歸順蜀漢了,但這些關係還可以善加利用,讓這些少數民族成為蜀漢對抗曹魏的盟友。

第三,蜀漢和隴右之間的岐山道,地形相對平坦,適合大部隊行軍。

而且,突襲隴右和涼州還有很多好處,這裡地近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也算是個物產豐盈的地方,可以解決蜀國北伐最頭疼的行軍物資補給問題。

蜀漢的意圖,曹魏也是知道的,而且魏國的皇帝更清楚的是,他們雖然取得了隴右和涼州地區的控制權,但沒有徹底降服這一帶的少數民族,如果這些人受到了蜀國的拉攏起來鬧事,後院起火,會直接威脅曹魏的統治中心—關中地區。

於是,劉備和諸葛亮制定並且不斷執行這一策略,諸葛亮屢屢從祁山道進攻隴右和涼州地區,一方面占城、遷徙人口,搬運物資,一方面鼓動當地的少數民族和曹魏對抗。

特別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一下子就佔領了隴右地區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要不是司馬懿及時出山,佔領街亭,蜀漢的「扮豬吃老虎」政策就會大獲成功。

自此以後,曹魏不得不將自己在關中地區的駐軍搬出一部分駐守隴右。

曹魏一分兵,高興的就是諸葛亮和蜀國人了,他們自此就有了兩種選擇:

要麼,繼續走祁山道,繼續以隴右和涼州為目標消耗曹魏。

要麼,走距離關中更近的斜谷道,直接威脅關中和漢朝舊都長安。

在之後的北伐裡,諸葛亮姜維等人經常虛虛實實,分兵而進。

而諸葛亮第六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北伐時,也許是覺得自己時日無頭,想盡快完成北伐任務,諸葛亮這次沒有分兵,而是帶著全部主力直接出斜谷道,但不幸被司馬懿提前發現,堵死在了五丈原,最後含恨而逝。

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預備之固。國力相對虛弱的蜀國,靠著這手「綿裡帶針」的軍事策略,抗衡著強大的魏國,最後,也只比魏國少存在了四年而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