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實力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到三國,十個人裡有八個人會想到諸葛亮,羅貫中的一本《三國演義》,徹底將諸葛亮這位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徹底推上了神壇,整本書基本就是以他為男主。但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有這麼「智多近妖」嗎?足智多謀肯定是有的,但是冠絕天下,還真不一定。
說起諸葛亮的眾多出眾事跡,大家肯定就要吵嚷紛紛了,什麼「三顧茅廬」、「三分天下」、「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巧借荊州」、「托孤幼主」、「六出祁山」……真是滿滿都是功績。可這裡面到底多少是真的,多少是《三國演義》為了豐富歷史小說所誇大的,又有人能分得清嗎?而其中大部分,還真是為了小說情節藝術加工得來的。
「三顧茅廬」與「三分天下」是真的,畢竟中學生語文課本裡都還記載著一篇《隆中對》呢,就是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內容。要說到對當時天下局勢的瞭解,諸葛亮的確十分出眾。
他所給出的條條建議,不是說具體哪一場仗要怎麼去打,而是給劉備如何發展實力、如何建立國家、國家建立要怎麼去管理,給出了各方面的建議,是一種從宏觀角度出發的大方針、大策略。
但是除此之外吹噓諸葛亮的其他內容,比如說「火燒新野」,《三國誌諸葛亮傳》中並未提及;《三國誌先主傳》中也只說劉備屯兵樊城;《魏書》中也只是說劉備從樊城撤兵。真正的史書上,根本就沒有「火燒新野」這回事。
至於赤壁中的「草船借箭」與「火燒赤壁」,前一個是虛構,後一個有倒是有,但是跟諸葛亮沒有關係,這是東吳帳下的黃蓋獻出的計策。現代人很多人總喜歡將赤壁之戰的功勞全部按在諸葛亮身上,諸葛亮的確有作用,畢竟是他一手促成了孫、劉聯合;可真正打仗出力的,還是東吳水軍,劉備不過是借了東吳之力抵抗曹操。
「劉備借荊州」倒是的確是史實,這一計策為劉備能夠在四川建立「蜀漢」政權提供了地形保護;不過出大力其實身在東吳,操作卻像個「蜀漢人」的魯肅;並且之後劉備在東吳的兵力威脅之下,還是還了長沙、桂陽兩郡回去。
「六出祁山」這也是杜撰的,實際上諸葛亮只「二出祁山」,而且均以失敗告終。而「托孤幼主」之事,小編私以為這簡直是諸葛亮的敗筆。劉禪作為「扶不不起的阿斗」,諸葛亮這個被「托孤」的重臣,要與劉備各自承擔一半責任。「教不嚴,師之過」,作為帝師,諸葛亮的確未能盡到教導好幼主的職責。
那麼現代人還經常稱讚諸葛亮的一件事就是諸葛亮可是唐玄宗所立的「武廟十哲」之一,三國中其他人有這待遇嗎?那也不看看裡面都是一些什麼人物?唐玄宗的目的難道還真是突發奇想紀念一下過往聖賢?
怎麼可能,唐玄宗只不過是找出了一些具「忠臣」中的代表人物,用來宣揚忠君思想而已。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方面,諸葛亮倒的確是整個三國無敵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