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前有孔融讓梨後有曹沖稱象,而諸葛恪也是這樣一位人才。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很小的時候,諸葛恪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一次孫權設宴,因為諸葛瑾臉很長,便開玩笑地牽來一頭驢,寫上「諸葛子瑜」。結果,在場的諸葛恪請求自己添兩字,讓題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孫權對其敏捷的思維感到十分驚奇,便將驢賞賜給了他。然而,就在諸葛恪憑借聰明才智逐漸得到重用之時,作為父親的諸葛瑾卻預言他不會讓家族興旺,反而會連累全族。結果,諸葛瑾的擔憂成為了現實。
之所以諸葛瑾會如此評價自己的兒子,我們要把目光先放到嘉禾三年(234)前後。當時,諸葛恪認為丹陽山上有不少身強力壯、戰鬥力不俗的山越人,而之前儘管有在那裡徵兵,但都是在外圍區域,未能深入核心地帶。因此,如果能夠充分征辟丹陽兵員,那麼三年之內就能讓東吳新增四萬精銳士兵。
對於諸葛恪的提案,當時朝中大臣基本都認為不現實,因為丹陽之地綿延數千里、地形複雜,其中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進過城邑,一直是身居山林。他們自己打造兵器,時而出山劫掠,而官兵一來徵兵就躲回山林,這一情況從漢朝延續至今。因此,想要將他們管束起來,讓他們為己所用,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諸葛恪面對眾人的反對卻堅持自己的看法,多次上書請求自己率軍前去徵兵,並保證一定會取得成功。諸葛瑾做事小心謹慎,他也認為諸葛恪的計劃是空中樓閣,於是感歎道:「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因為諸葛恪的多次請命,孫權還是給了他機會,讓他擔任丹陽太守,負責徵兵一事。
到任之後,諸葛恪先是派兵將丹陽周邊盡數封鎖,再修建工事將出山道路全部阻塞。緊接著,他又讓士兵幫助周邊農戶將成熟的作物收割一空。原本靠劫掠獲取糧食的丹陽人沒了糧食,無奈之下只能是出山歸降。對於投降的丹陽人,諸葛恪加以安撫教化,並明令官府不得將其拘禁。就這樣,三年之內諸葛恪就收服了十萬多山民,其中壯丁數量也確實達到了他先前承諾的四萬人。
從收降山越一事上,我們可以看出諸葛恪確實有著不俗的能力,然而,真正讓諸葛瑾發出感歎的並不是因為其能力問題,而是其剛愎自用的態度。此後的數年裡,諸葛恪逐漸得到重用,但他一會兒主張進攻廬江,一會兒建議直取壽春,讓孫權和陸遜都對其有些嫌棄。不過,當時的東吳正是人才凋敝的時候,所以孫權也只好是在陸遜去世後封諸葛恪為大將軍,讓其統領前線戰事。
赤烏十四年(251),孫權病重臥床,開始尋找托孤重臣,而朝臣們都推薦位高權重的諸葛恪擔任這一要職。不過,孫權認為他過於剛愎自用,並不是很滿意,還是在宗室重臣孫峻的強烈建議下,他才將諸葛恪召回建業,委以大事。太子孫亮繼位後,諸葛恪官居太傅,他協助年幼的新君處理政事,讓百姓得到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因此,他每次出行都有不少百姓「延頸思見其狀」。
然而,逐漸提升的國力和成就偉業的野心驅使著諸葛恪擁兵北伐,在東興取得大捷後,他更是覺得敵人不足為懼,開始加大出兵的力度。曹魏與東吳的實力差距非常懸殊,即使是諸葛恪取得了幾次勝利,也無法逆轉形勢。就這樣,東吳國力被戰爭不斷消耗,而諸葛恪也因為輕敵大意、日漸驕橫導致朝野內外都對其頗有微詞。
建興二年(253),不滿諸葛恪日益放肆的吳主孫亮聯合當年力薦諸葛恪為托孤重臣,但因為權力鬥爭與之反目的孫峻將諸葛恪擒殺。不僅如此,諸葛恪還被夷滅了三族,這正符合了當年諸葛瑾認為他「將大赤吾族」的預言。其實,諸葛瑾之所以能夠準確預判,就是因為諸葛恪太過於自信和恃才傲物,而不懂得謙遜收斂。這種性格的人越是得到重用,越是功勳卓著,其實就離危險越近,因此,人生在世,其實能力往往並非最重要的因素,性格和品行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