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歡迎批評哈! 《三國演義》裡邊的諸葛亮和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有啥不一樣?由於時刻的久遠和說書人的以訛傳訛,諸葛亮的真實形象現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前次有人發個帖子,說諸葛亮也算軍事家,不敢苟同,寫一篇小文論論諸葛同志究竟是如何一個面貌: 草廬三顧:聽易中天教師的百家講壇,裡邊說諸葛同志本來在劉備三顧之前就去拜訪過他,其時劉備拿個馬尾巴編製著玩——究竟他是編草鞋身世,喜愛手工藝織品,諸葛同志勸他要胸懷大志,劉備聽了不以為然。可見諸葛同志在草廬三顧前就知道劉備了,並且有過密切觸摸。 隆中對:這個戰略本來被很多人斥為目光短淺,放著物質豐饒的荊襄九郡(至今湖南北部都被稱為魚米之鄉)不必,卻偏偏挑選了自然條件惡劣的漢中區域作為北伐基地,以至於屢次軍糧接濟不上,常常無功而返,諸葛同志今後的失利從「隆中對」時就注定了。
網絡配圖
火燒博望坡:據演義說,是諸葛同志的第一戰,問題是這場戰鬥發作在建安七年,而咱們的諸葛同志是在建安十二年才出來協助劉備的,相差了五年。根據《三國誌·先主傳》記載:劉表「使拒夏侯惇、於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可見火燒博望坡是大耳賊劉備,而不是咱們的諸葛同志。 舌戰群儒:這是咱們諸葛同志出山後干的又一件大事,出盡了風頭,但是歷史上是這麼記載的:「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受命求救於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亮見權於柴桑,說權……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可見咱們的諸葛同志僅僅會見了孫權,並壓服了他,徹底沒有提到舌戰群儒的情節,反而卻是孫權壓服他的群儒。事實上,孫權早就下定決心反抗中央軍的討伐,諸葛同志的一席話不過是堅決了他的決心罷了。諸葛同志提到的銅雀台「索二喬」的詩句,是曹植於建安十五年寫的,諸葛同志在演義裡引用這首詩的時候(其時是建安十三年),很惋惜,曹家二令郎還沒寫,可見諸葛同志會料事如神。 借東風:歷史上記載「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究竟是不是咱們的諸葛同志借的風?歷史上沒提,估量可能性極小,由於其時他底子就不在周瑜的兵營!事實上,冬至時日,長江上常常會刮東南風,算老曹倒了八輩子的霉,和咱們的諸葛同志一點聯繫都沒有。
草船借箭:三國年代有,但不是咱們的諸葛同志干的,而是孫堅和孫權父子干的,別離發作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中,事實上,在古代,把釘在木板或者船體上的箭取下來加以利用是冷兵器年代的一個知識。至於草船能不能借箭,咱們能夠想像一下古代的弩箭有多大的射穿能力就知道了,靠的近就成刺蝟了,離的遠箭又夠不著,仍是蠻難把握的。
三氣周瑜︰周瑜其時並未留意過諸葛亮,很少會面。從赤壁之戰完畢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底子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周瑜死於巴丘,死因是操勞過度。周瑜是不是氣量狹小?咱們查查歷史書就會發現:劉備評估周瑜「器量廣闊」,程普評估周瑜 「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估周瑜「性度恢郭」,這麼的人說成被氣死,估量是寫小說的人和姓周的人家有仇,轉而打擊報復,侮蔑誹謗。 劉備入蜀:主要由法正和龐統輔佐劉備攫取益州。 漢中攻略:諸葛同志主要在成都擔任後勤工作,沒有參加。 劉備托孤:劉備臨終前托孤給了孔明和李嚴二人,「先主病篤,托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小說裡底子就沒提,李嚴在天有靈的話,估量要大哭一場了。 八陣圖石伏陸遜:存疑!
七擒孟獲:歷史上的確有諸葛同志南征的記載,《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可見這場戰役徹底一場非對稱的戰役,諸葛亮大兵壓境,很快獲得對雲南土司的成功,並非由於他的軍事才幹出眾。對於七擒孟獲《三國誌》上徹底沒有記載,僅僅在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詳細進程沒有記載。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孔明伐魏:並沒有七次,而是五次,輸的也很慘。比方六出祁山,歷史上只要本來只要兩出祁山,是諸葛亮在首次和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到了祁山。北伐中,比方《三國誌》記載:「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圍攻一個城市不下,沒有軍糧了,就灰溜溜的撤離了。還有「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也是沒糧食了,撤離。有好幾次北伐都是由於沒有糧食了而撤離,真實看不出諸葛同志有多大的軍事才幹。
木牛流馬:本來,木牛即是獨輪車,流馬即是今日很多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也沒像小說裡說的那麼誇大,好像是古代機器人似的。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徹底虛擬。對於曹真也並非被諸葛同志罵死,《三國誌·諸夏侯曹傳》說「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謚曰元侯,於爽嗣。」 空城計:《資治通鑒》稱「魏兵散而復合,追至營下,(趙)雲入營,更大開門,消聲匿跡。魏兵疑雲有伏,引去。···(劉備)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也即是說有空營計,主角是趙雲,不是咱們的諸葛同志。實際上,諸葛亮僅僅在最終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對峙於渭水。
當然小說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即是《三國誌》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它是假的。由於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常,司馬懿仍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搞個空城計可不是通常的能吹啊!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事卻是有的,但不是咱們諸葛同志留下的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死諸葛走生仲達」的根據是《漢晉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漢晉春秋》的記載是:諸葛亮身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離,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兩車附近時,蜀軍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欲向魏軍」,司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其時在魏軍中就傳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話。
蜀軍「入谷然後發喪」。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蜀軍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安坐著諸葛亮木偶像,司馬懿疑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徹底成了諸葛同志的料事如神。 說了這麼多,並非說咱們的諸葛同志怎樣怎樣差,對於治國方面,咱們的諸葛同志仍是堪比「漢初三傑」蕭何的,提到交兵,輸多贏少,沒啥傑出的戰績,真實談不上啥軍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