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諸葛亮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當然是諸葛亮!
所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只不過是一些《三國演義》愛好者們的一家之言,但凡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不會認同這種曲解歷史的謬論。
郭嘉的年齡比諸葛亮大了整整11歲,郭嘉27歲加入曹氏有限公司,很明顯,郭嘉步入仕途時,大學已經畢業了,連研究生都考完了。人家諸葛亮才16歲,高考都沒參加,他出什麼出,有可比性嗎?
郭嘉病逝時,諸葛亮27歲,兩個人明明是在同一個年齡步入的仕途,即便郭嘉不死,諸葛亮也會追隨劉備,所以根本不存在「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可笑問題。
如果您問我,為什麼諸葛亮25歲、26歲時不出山,偏偏要等到郭病逝死後,27歲才出山?
我會非常明確的告訴您,諸葛亮在等,他在等一個信任他、賞識他、愛護他的雄主出現,而並非是在懼怕郭嘉,等郭嘉病逝。真的,諸葛亮幾時出山,跟郭嘉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至於水鏡先生告誡諸葛亮,郭嘉死後才能出山的情節,根本是杜撰的。一切僅僅只是巧合而已。況且,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諸葛亮的政治謀略、軍事謀略還有政績成就均要勝於郭嘉一籌。
論在雙方陣營的地位,赤壁之戰前後,諸葛亮是軍師中郎將,地位不算高;但是西進川蜀之後,諸葛亮憑借自己在軍事、內政上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表現,得到了劉備的絕對器重。劉備稱帝后,即拜諸葛亮為丞相,主管軍政。
在當時的蜀國,除了劉備,就諸葛亮的權力最大。
郭嘉在建安三年被曹操任命為「軍師忌酒」,相當於軍事總參,雖然郭嘉是曹操的最高軍事顧問。但在政治方面曹操卻只信任荀彧,只要荀彧和荀攸在,郭嘉便永遠無法在官職方面與諸葛亮平起平坐。
論重要性,郭嘉病逝後,曹操帳下還有二荀、程昱、賈栩,為他出謀劃策。
如果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病逝,劉備靠誰打江山?靠誰托付幼子?靠誰北伐?
或許法正算個人物,但他無法取帶諸葛亮的地位,其人軍事謀略尚可,但無治國之才。而且作為半路投靠的益州集團人物,法正根本無法鎮住荊州勢力為主的蜀國大軍。
至於後來的北伐這些,法正早就掛了。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幾乎是一個人干了蕭何(政治)、韓信(軍事)、張良(謀略)三個人的事,而郭嘉只負責出謀劃策,論二人在各自陣營的重要性,郭嘉遠不及諸葛亮。
此外,論文學,《出師表》句句感人肺腑,字字擲地有聲,《文心雕龍》的作者文豪劉勰評價《出師表》為志盡文暢一時之英!
郭嘉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文章嗎?
論治國,諸葛亮鼓勵百姓開墾農田、發展外邦經濟、儲備民用糧軍用糧、建造木牛流馬、嚴格適應法律,蜀國百姓安居樂業。諸葛亮死後幾十年,老百姓們仍然自發的去祭祀他,如果把蜀國交給郭嘉管理,郭嘉有能力超越諸葛亮嗎?
論文藝特長,諸葛亮精通琴技,不僅會彈琴而且還會制琴;他還精通書法,王羲之臨摹過諸葛亮的《遠涉帖》,足見諸葛亮的書法造詣非同凡響。此外他的八陣圖構思精妙,普通人連臨摹都困難。論發明創造,葛弩、諸葛筒袖鎧、孔明燈、采鹽設備、堰尺,失傳的木牛流馬、火獸等等……
郭嘉會什麼?
論品行,郭嘉更是拍馬也不及諸葛亮啊!
諸葛亮的品行,有口皆碑,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怎麼都不會變。而郭嘉私生活放蕩,品行不端;他之所以英年早逝,就是因為縱慾過度,身體透支。
諸葛亮54歲病逝,如果讓郭嘉活到54歲,他能超越諸葛亮的成就嗎?活到72歲的司馬懿都不敢說比諸葛亮強,郭嘉何德何能敢與諸葛亮爭高低?
郭嘉是一位風姿卓絕、天資橫溢的謀臣這沒有錯,但《向日葵》再傳奇,也無法成為人們心中的《蒙娜麗莎》。
總而言之,郭嘉無法和諸葛亮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