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一死,蜀漢大軍就開始內訌了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什麼諸葛亮一死,蜀漢大軍就開始內訌了呢?

我們都知道,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成了蜀漢的主心骨。在這個時間段裡,最出名的,莫過於諸葛亮五次北伐事件。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一個時代結束了。諸葛亮之死,無論在當時還是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都是一件大事。諸葛亮死後,對於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來說,是一大損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諸葛亮這一死,對當時的人來說那是非常大的事件,令世人極為震驚,並且生成了一個謎團。那就是,諸葛亮死後,魏延最後到底有沒有反?對於這個謎題,現在的解答只能說是眾說紛紜吧,但是更多的說法是魏延沒有反,他是被冤枉的,因為諸葛亮留有遺囑,遺囑中寫有關於魏延的話:讓魏延斷後,姜維次而行之,如果魏延不聽話的話,就別管魏延了。

魏延曾經是劉表的手下,劉備攻打長沙時,魏延才獻城投降。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魏延歸附劉備,自然是沒有什麼好被指責的,賢臣擇主而事這個也很正常。不過,他為了洩私憤,把曾經不重要他的長沙太守韓玄給殺掉。

諸葛亮動怒,認為這不是忠義之士所為,建議劉備除掉魏延以絕後患。但劉備看他英勇,並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建議,反而讓他留在軍中。因為這點,「諸葛亮不待見魏延」,「魏延被殺是因為諸葛亮下的命令」,這些聲音一直都很多。

在劉備去世後,魏延一直跟隨諸葛亮南征北伐,也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魏延最後被楊儀用計所殺。楊儀和魏延一個文官一個武官表面上看似沒有太大關係,可是這兩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卻讓人想到他們似乎有很大的仇恨一樣。楊儀和魏延確實都看彼此不順眼。這兩個人都太過於小心眼而不夠大氣。他們兩個都有才幹,一個善於處理政務,一個善於帶兵打仗。如果這兩個人能夠完美配合,那麼蜀國何愁不壯大?奈何他們的性格都太過尖銳。

諸葛亮是不喜歡魏延的這種剛而自矜,不聽從調令的性格,但是並沒有太過懷疑他的忠心,關於這一點兒從他臨終遺命就可以看得出來。當時諸葛亮的命令是大軍全部撤回漢中,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聽命令,軍隊自行撤退,說白了就是不管他了。這份命令其實很有意思,首先諸葛亮若是完全不信任魏延覺得他要謀反,肯定不會將蜀漢的精銳交給他來斷後,其次就是諸葛亮相信魏延的能力,覺得就算把這些軍隊交給他任由他抉擇,魏延也不會腦子一熱就衝動的去和魏軍打起來。所以說在諸葛亮眼中魏延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把這部隊交給他斷後也不會胡來,從而造成很大後果,其次就是諸葛亮很明白魏延的脾性,所以給了他足夠多的自主行動的權力,他可以隨意控制自己所率的這支部隊。關於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所以諸葛亮並沒有直接命令魏延撤退,而是讓他自主決斷。

但是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諸葛亮的預料,掌握兵權的楊儀並沒有聽諸葛亮的獨自撤兵,而是聯繫了費禕讓他試探魏延的態度,這就造成了魏延誤以為有人和自己一樣反對撤兵。甚至魏延還和其商議擬定名單,選出一部分人護送諸葛亮遺體回國,自己繼續帶兵伐魏,但是最終卻發現自己被欺騙了,魏延的暴脾氣就上來了。魏延本身就是一個不討喜的性格,平常和朝廷裡面的官員就沒有太過親密,所以在朝中的人脈自然不如楊儀,在爭權這件事情上自然不如楊儀,所以就落了下風,被楊儀用計斬殺。馬岱帶著魏延的頭顱呈給楊儀,楊儀踩著魏延說了七個字「庸奴!復能作惡不?」很是得意洋洋,一副小人的醜惡嘴臉。諸葛亮知道兩人的矛盾,死前做了不必管魏延的安排,奈何楊儀心胸狹隘,找到了將魏延置之死地的借口。楊儀的那七個字豈不是連諸葛亮一起嘲笑了。

魏延至死都沒有反叛之心,卻以反叛的罪名被殺死。一代英雄就此隕落。他死後,楊儀踩著他的頭顱說的七個字,將自己的醜惡嘴臉顯露無遺。魏延之死,蜀漢最後的一位大將就此而亡,其實也是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