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歷來都是帝都,而且歷史積澱深厚,人文歷史悠久、物產十分豐富,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在冷兵器時代又易守難攻。當年秦國就是據長安而厲兵秣馬橫掃天下一統六國。後來劉邦又在此建立大漢王朝,歷經百年,可謂早已是世界知名的大都市了。就算到了三國時期,董卓也是丟掉洛陽退守長安,又在長安大肆建設,搞了許多安逸享樂的形象工程。可見長安之重要,一方面可以借助地理優勢休養生息,一方面又可以趁天下有變,學秦國率兵出關爭霸天下。
那麼長安如此富足、重要,諸葛亮在北伐曹魏的時候,為什麼寧願歷經道路艱險和運糧困難之難題,還要堅持6出祁山打隴右之地?最終不僅寸功沒有,還勞民傷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諸葛亮傻嗎?各位小夥伴都知道諸葛亮那是史書上有文字記載的一把治國好手,他當然不傻,那麼他6出祁山,攻打隴右,而不取長安或潼關的用意究竟何在呢?毛主席有16個字說出了真相。
不過在知道真相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諸葛亮的真實用意。既然諸葛亮如此想得到隴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隴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話說當屬蜀國因為地處山川險惡之地,雖然有地理優勢做屏障,但其卻存在嚴重的糧食短缺的問題。在古代行軍打仗,如果軍糧問題無法解決,那麼就沒法打仗。而隴右對於蜀國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富足的糧倉。為何呢?因為當年曹操曾經派遣著名將領於禁在此率兵屯墾耕種,休養生息。因此,此地得以迅速發展,糧食富足。而諸葛亮若佔據隴右,那麼就等於解決了最大的軍糧難題,然後就可以據隴右而攻打洛陽、長安等地。
當然除了軍糧之誘惑,還有古代打仗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戰馬。在冷兵器時代,一匹戰馬的成本相當高。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打仗多是步兵,而騎兵都非常珍貴,一般用來做哨騎和衝鋒等關鍵用途。而隴右之地屬於少數民族地區,盛產良馬,故而諸葛亮若佔據隴右,不僅可以獲得軍糧,還能獲得戰馬資源,可謂一舉兩得。
而諸葛亮不採取魏延之計直取長安或潼關,一方面因為這個計劃存在極大風險,長安或潼關都是曹魏重地,雖然長安當時駐守兵馬較少,但是中原地區的救兵若救援則能快速趕到,而蜀漢偷襲長安之兵本來數量較少,不能持久,而蜀國的救兵若想趕來救援則因道路艱難非常緩慢,如此以來,即便偷襲下長安,也會被曹魏兵馬給包餃子吃掉。另一方面原因是諸葛亮一生做事沉穩,不喜冒險,這大概也算是諸葛亮的一個短板。故而在諸葛亮看來,出險招不如一步一個腳印來打心裡踏實,但是如此以來,也暴露了另一個問題,所謂兵貴神速,出奇制勝,以蜀國之力跟曹魏來耗,本來就不佔優勢,耗到最後,窮途末路,則是不戰自敗。
但是諸葛亮的用兵,被毛主席點評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不打長安,而打隴右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