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劉焉對劉備產生了哪些影響?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劉備在三國中堪稱造勢之人,人稱「無劉備則無三國」。
劉備身上那種既寬厚弘毅,又大忠似偽的「兩面」人格、「厚黑」功夫,使他一路收攏人心、人緣極佳,可謂最會混社會的人。
而這一身左右逢源的本事,其實一大半得益於劉備正式從政後,遇到了一位「好師傅」——「柳巖」,不對,叫劉焉。
劉焉名氣不大,實力卻著實不小。
他是《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就「組隊」攻打黃巾軍的第一人。時年二十八歲的劉備正是因為看到了劉焉的召軍榜文,才從個體戶跳槽從軍,這才有了後來的「桃園三結義」。
劉焉一生風雲變幻,任職中央、鎮守幽州,開闢益州基業,兩代稱雄川蜀,身居高位、兵權在握,是三國中一位十分低調的「大佬」級、「元老」級人物。
那劉焉這位「啟蒙老師」身上,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讓劉備受用無窮呢?
一、開明如水、待人似火,拉關係是第一位
自古及今,相遇靠緣分,相處靠真心,深交靠人品。
劉焉與劉備第一次見面,就擦出了傾心的火花。
東漢末年,劉焉眼看宦官當道、黃巾遍地,開明的採納手下鄒靖的建議,張貼榜文,開門招募四方勇士,來者不拒。
涿郡的劉關張三人一拍即合,一頓小酒後,協同五百餘名鄉勇,前去投靠劉焉。
三個剛剛步入政壇的「小青年」,見到自己的頂頭上司、幽州最高行政長官劉焉,既緊張又興奮。「帶頭大哥」劉備一見面,就巴拉巴拉地炫耀起自己的「漢N後」身份。
沒想到的是,正兒八經的西漢魯恭王之後、正派皇親劉焉,聽到劉備一番慷慨陳詞,不但沒有露出輕蔑的眼神,反而「大喜」,竟當場認劉備為侄。
一個高高在上的諸侯,一個初入職場的「小白」,劉焉給足了劉備面子。
眼下,黃巾軍的大軍壓境,人丁、兵力最為亟需。劉焉的低姿態,充分展現了他自身的開明。
此後,劉焉常常與劉備敘敘家常、談論時事,也時不時安排部分小活,提攜一些後進,讓劉備感動不矣。
劉焉歷任雒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處處與人為善、待人熱情,贏得了很多人的擁戴,也練就了拉攏人心的絕佳手段。
他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問候,就讓二十八歲的青年劉備熱血沸騰、甘心賣命。
很多想劉備一樣的「熱血青年」也慕名而來,一時間劉焉賬下人頭湧動、熱鬧異常。
劉焉那張慈祥的面孔,使劉備深深牢記:開明如水般澄澈、待人似火樣熱情,多拉關係,是混跡官場的第一招。
二、表面客氣,卻始終「留一手」
如果劉焉對劉備這樣一直熱情下去,或許劉備的人生軌跡會向「大將」,而非「大帥」轉變。
好在,劉備慢慢發現,劉焉只是表面客氣,其實始終對自己有所提防。
比如,一次黃巾軍帶五萬兵馬攻打涿郡,劉焉當即安排劉備前去抵擋,卻不增援一兵一卒,任由劉備自生自滅。好在,劉備爭氣,自領本部500兵丁頑強廝殺,打的黃巾軍四散而逃,得勝而歸。
沒想到的是,九死一生、血戰沙場後,劉備僅僅贏得了劉焉「親自下城迎接」的口頭表揚,投降「不計其數」的黃巾軍竟沒有一人收編到劉備賬下。
對於這件事,關張二人罵罵咧咧了好久。不過,劉備確實有當「老闆」的潛質,他嘴上忍下去、心裡常常想:剛上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至少我們還有夢。
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的劉備,很快贏得了劉焉的賞識,一次更大的任務又「壓」到了他的頭上。
一次,青州告急、危若累卵,向劉焉求援。這一次,劉焉派鄒靖率領五千人,同劉備等人一同奔青州而去。剛剛吃過一個「小虧」,劉備此次征伐,竟還是被安排自領「本部」五百人班底,五千人的指揮權全然在鄒靖手上。
這次戰役,黃巾軍數量更為龐大,劉備來不急思考領導到底是在「培養」自己,還是在「打壓」自己這樣的理論命題,只能硬著頭皮上。
經過浴血奮戰、且戰且進,又一次打了一場以弱勝強的翻身仗。可得勝而回的路上,或許劉焉早有安排,鄒靖與劉備各自分兵而歸。你是你的,我是還是你的,力氣沒少出、好處也看不到。
心灰意冷的劉備漸漸看出,不管自己多賣力,兵權這樣的殺手鑭,劉焉會始終「留一手」。
嘴上把好話說盡,暗地把壞事做絕,成年人的世界,只講利益,沒有對錯。
初涉職場的劉備慢慢意識到:表面客氣,但把持「核心」、嚴控「底線」,是做人做事的第二招。
三、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就在劉備為自己的「待遇」憤憤不平、準備上訪的時候,自己的老闆劉焉也迎來了待遇「不公」。
在劉焉等人的頑強抗擊下,黃巾軍張角三兄弟先後死去,黃巾勢力高潮階段就此平息,朝廷開始論功行賞、犒勞天下。
可封賞格局卻讓劉焉大跌眼鏡:在朝廷指手畫腳、不干實事的何進等人,要麼陞官、要麼掌握核心部門,把持了朝局;在地方征戰中屢戰屢敗的董卓等人,或干太守、或掌新軍,與自己平起平坐;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孫堅等新興勢力,也得到一塊割據地盤,進而威脅自身。
久居朝堂、盤踞地方的劉焉,一氣之下,不求封賞、但求「外放」,說服皇帝設立州牧制,並謀得益州地盤,去了益州養兵塑甲、開創基業、再謀大事。——只是他沒想到,他在益州打下深厚根基,最後還是便宜了劉備,最終成為劉備的大本營。當然,這是後話。
還是回到當時,劉焉謀得了一大塊地盤。但是,作為劉焉的「打工仔」,劉備依舊「被坑」。征討數年仍舊未分到一塊立足之地,僅在安喜縣擔任一縣令,缺兵少馬、錢糧不豐。
但劉備卻從劉焉身上看到,亂世之中、事事無常,一味抱怨,只會失去信心和勇氣,最終越來越消極,一事無成。
與其如此,不如少抱怨、埋頭干,提著一口氣,抬眼看看天,大步走出命運的泥潭。
不去抱怨、徐徐改變,愈戰愈勇、越挫越奮,才是混社會的第三招。
走得越遠,越懷念夢開始的地方。行走江湖,第一份工作、第一位領導至關重要。初入職場時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思,會成就人的格局、影響人的一生。
對劉焉身上的種種最開始的記憶和印象,深深地烙印在青年劉備心上。
此後,劉備雖然閱人種種、飄忽不定,甚至備受欺凌、飽經磨難,但想想剛參加工作時或明或暗的日子,總是能重振信心、心如止水、水滴石穿,迅速成長成熟起來,成就非常之人。
劉焉在《三國誌·蜀書》傳記中位列第一,排位在蜀帝先主、後主之前,絕非浪得虛名。
劉備卻能觀其大略、取其精華,後浪湧起、青出於藍,最終接棒益州治理大權,開國稱帝、笑傲青史,可敬可佩可歎。
可見,成功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要想靜待花開,唯需默默耕耘。
願你在歷經一次又一次孤獨的旅程之後,依舊笑對風雷、迎風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