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君主投降後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情,其實都可以站在利益的角度分析,這個人為何這麼做,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用利益分配來做出解釋。而三國君主投降後,為啥魏稱王,吳稱侯,蜀稱公,其實也是可以站在利益角度來分析一番的!
我們先來看這三個爵位的關係,魏晉時期爵位主要分為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九個爵位,其中王爵是要高於公爵的,公爵是要高於侯爵的。所以說,三國君主投降時,魏國皇帝曹奐爵位是最高的,其次是蜀國皇帝劉禪,最差的是吳國皇帝孫皓。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的來分析。
魏國皇帝曹奐
從高平陵之變開始,司馬懿擊敗曹爽,就已經獨佔了曹魏大權。不過由於當時忠於曹氏的人還是挺多的,而且曹氏自身也還有一定的力量,司馬懿是不敢貿然動手的,只能通過時間,來一步一步掃滅曹氏的殘餘力量。司馬懿死後,兒子司馬師掌權,之後司馬昭,最後權力落到了司馬炎手中。經過了三代人的努力,司馬家終於成功地掌握了整個魏國大權,再也沒人有足夠的力量威脅到司馬家了,於是司馬炎開啟了篡位自立的行動,滅掉魏國,建立西晉!
作為魏國末代皇帝的曹奐,其實是比較悲催的,他的前任曹芳、曹髦多多少少還有點權力,手下也還是有那麼一批人,但是到了他這裡,之前皇帝的力量已經是完全被剷除乾淨了,曹奐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從他登基開始,他就只是司馬家手中的一張牌面,他的地位還不如當年的漢獻帝劉協。不過司馬昭在篡位之後,給曹奐的待遇還不錯,封他為陳留王。
而司馬炎之所以封曹奐為王,其實主要是以下兩個利益考量。
一、安撫人心
當年曹丕篡漢,給漢獻帝劉協的是一個公爵,而現在司馬懿篡位,給曹奐的卻是王爵,這就顯示了司馬家對曹家的重視與厚待。司馬炎想的是,我對曹家後人安排這麼妥當,待遇這麼好,你們總沒法再說我了吧?司馬炎就是企圖用給曹奐的好待遇,來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使得司馬家在天下人的心中印象沒那麼壞,雖然我司馬家篡了曹家的權位,但那是因為曹家不行了,沒能耐了,就和當年的漢獻帝劉協差不多,而且我對曹奐比當年曹丕對漢獻帝劉協更好!
二、顯示司馬家的大度
曹丕篡漢,只給人家漢獻帝劉協一個公爵,而司馬炎篡位,給的卻是王爵,這不就說明了司馬家的大度?從這方面來看,司馬家可比曹家大度多了!司馬炎想的是,我們都這麼大度了,大家就別多想了,相信我們,一定幹得比曹魏好,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好生活的!
蜀國皇帝劉禪
曹操、劉備、孫權是當世英豪,不過他們的子孫也確實是趕不上他們了。劉備胸懷大志,如此聰明機警之人,他兒子劉禪的表現卻如此不堪,在大軍尚在,國土尚存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魏國偏師鄧艾,令人大驚不已,貽笑大方。對於劉禪,沒啥好辯解的,就是個平庸之君,不過他倒是繼承了劉備唯一的一個優點,那就是保命技能滿滿!
劉禪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其實以司馬昭的後續表現來看,他很可能並不願意給劉禪這麼好的待遇,他倒是挺想對劉禪殺之而後快的。司馬昭之所以選擇給劉禪一個公爵,而且給劉禪子孫侯爵,主要就是因為還有一個吳國在對面。司馬昭需要對劉禪好一點,讓東吳君主看到希望,不要堅決抵抗了,你看我司馬家對待投降之君多麼好?順便也讓蜀漢了遺老遺臣看看,我司馬家並非絕情濫殺之人。
吳國皇帝孫皓
孫皓這個人,剛繼位時還是很英明的,使得國家陰霾橫掃一空。不過稍微有點成績後,孫皓就變了,也有可能孫皓本身就是一個暴虐之人,他之後的表現簡直是荒唐至極,把東吳搞得一團糟。不過他運氣比較好,當時司馬炎的西北部爆發了禿髮樹機能之變,以至於司馬炎把大部分帝國精銳都派到了西北去了,讓孫皓享受了幾年爽日子,要不是這樣的話,東吳早就滅了。
公元280年,孫皓投降,東吳滅亡,而司馬炎給孫皓賜了一個侯爵。這裡面其實主要也是兩層意思。
一、東吳已亡,天下歸一
東吳滅亡後,司馬家算是徹底的統一了天下,沒必要再像對蜀漢國君那麼好,做樣子給其他人看了。此時再給孫皓一個公爵,做給誰看?何況在蜀漢滅亡後,東吳一直是拒不投降,之前司馬家做出的善意舉動,相當於是白做了。胡蘿蔔你不要,那就只能給你大棒了,在我強大的軍力威懾下,你才投降,那就沒必要給你好果子了。
凡是投降的,其實往往越投得早,待遇越好,越投得晚,待遇越差,一個道理。
二、孫皓為人不行
孫皓這個人,為人比較暴虐,所以在東吳的名聲並不好。司馬炎完全沒必要因為他而擔心東吳的民心,給他一個侯爵都算是看得起他了,要是真給他一個公爵,說不定東吳百姓還有很多不滿呢。
結語
說白了,之所以三國君主投降後,待遇各不相同,完全是利益使然。比如司馬家給曹奐的待遇那麼高,就是為了安撫天下人心,展示自己的大度。而對劉禪那麼好,則是為了安撫蜀漢人心,做樣子給東吳看,要是蜀漢是最後投降的那個,估計劉禪最多也是得一個侯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