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相比 到底誰更強一些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魏蜀吳三國相比 到底誰更強一些呢

還不知道:魏蜀吳三國到底誰強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明代大才子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整首詞基調慷慨悲壯,蕩氣迴腸。每每讀來內心當中總有一種江河奔騰,紅塵滾滾,名利遠逝的感覺,彷彿有一種歎息,有一絲壯志,又有一縷恬靜淡然,生動地描繪出漢末三國亂世梟雄之間割據紛爭的局面。

作為三國"魏蜀吳",到底哪家實力更加強勁,無非需要從政治、軍事、經濟三個方面入手對比。

蜀漢縱有"天府之國"的盛譽,主明臣賢,文有諸葛孔明的智慧,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將的勇猛。恰恰是歷史上名聲最大、美名遠揚的一群人所建立的政權卻最先滅亡。蜀漢最有實力的不是文武硬件,而是道統所在。正如兩代君主傾全國之力所追求的"興復漢室"。

政治上基本承襲漢制。丞相作為百官之長,總攬朝政,三公中司徒協助處理國家事務。雖然丞相和司徒兩官並立,但是司徒政治級別和權力遠不及丞相,更多以丞相副手身份上朝理政。蜀漢政權最引以為傲的應該是《蜀科》,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法典,作為割據勢力能夠草創制度實屬難得。《蜀科》由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五人聯合創立。雖然規章制度嚴苛,但是法律公正,執行公平,深得蜀地老百姓擁戴。

軍事上以北伐為主。自建興六年(228)諸葛亮首次北伐開始,至景耀五年(262)姜維兵敗。蜀漢政權進行了長達34年的北伐之路,最終導致蜀漢國庫空虛,兵敗國亡。蜀漢後期沒有可用的良將也是其滅國的一大原因,這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

經濟上空前繁榮。蜀漢政權本身地處天府之國,農耕文明十分發達,加上諸葛亮對農業和水利的精心管理,使得蜀漢的經濟和人口達到空前的繁榮。益州的戶口已經過百萬,比起中原地區十戶僅存一戶的現狀實在是不能相提並論。綿竹、廣漢一帶的水稻田一直保持畝產三十斛以上的記錄。歷史界曾評價蜀漢政權的農業"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畜積饒。"

曹魏政權一直飽受詬病,理由是曹家的皇位來路不正。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畢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客觀存在的實事。曹阿瞞本人一世梟雄,能文能武不必多說,手下可謂是人才濟濟,文官: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劉曄,滿寵,楊修,許攸,司馬懿;武將:於禁,許褚,典韋,李典,樂進,張遼,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張郃,徐晃。如此龐大的幕僚集團,曹魏理所當然在三國之中坐穩老大。

政治上曹操開創 "唯才是舉"的制度,以更好地服務於廣攬人才的政治需要,"唯才是舉"打破漢朝舉孝廉制度的諸多弊端,可以使得大量的人才由底層通往上層。曹魏政治上的第二大貢獻是削減法律,去繁就簡。太和三年(229),魏明帝重新修改法律,制定出《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書官令》和《軍中令》加起來不足百篇。曹魏的《新律》使得封建社會法律由繁入簡,對後世特別是晉律和唐律影響深遠。

軍事上多邊防禦。曹魏一方面要面對來自蜀漢北伐施加的壓力,另一方面又要鞏固邊防軍事,南匈奴、烏桓、鮮卑、羌、氐、高句麗、倭國等周邊諸多政權勢力。

經濟上平穩發展。三國中毫無疑問屬曹魏人口最多、農耕區域面積最廣,封建社會地廣人多是一個地區能否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由此使得曹魏實力最強。曹魏政權同樣注重農業生產,逐步推行屯田制,大量收納因戰爭造成四處遊逛的農民給他們分田種。史料記載,曹魏在籍人口至少443萬人,滅蜀後加上蜀地戶籍,人口多達537萬人,再加上黑戶人口,則曹魏政權人口將多達1300萬。

低調的東吳好像在整部三國史中忽隱忽現,可有可無。作為盤踞江東的一股勢力,東吳政權一沒有匡扶漢室的決心,二沒有統一天下的理想抱負,除去孫策孫權一代雄主尚有雄才大略,後世子孫個個習慣偏安一隅。

政治上受士族影響頗深。除卻基本的官制與魏蜀大致相仿,東吳地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當地士族,這些士族人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部曲,特別像顧陸等江東士族極力排斥朝廷官兵,族內收納大量的人口,東吳政權為了爭取到政治支持,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軍事上,東吳地面上幾乎沒有遭受戰火洗禮,唯獨一次赤壁之戰,使得東吳有機會展示一下軍事實力。另外,便是與蜀漢和西晉的幾場小規模戰役。

經濟上由於東吳佔據長江天塹,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東吳的人口增長極快,新開闢出的農田呈現倍數增長,加上東吳十分注重農業的發展,廣泛的興修水利。鼎盛時期,登記在冊的人口有256萬人,其中普通百姓五十三萬戶、官吏三萬多戶,如果加上士族手下的私人部曲,東吳人口保底550萬。

總結對比:

經濟和人口:曹魏第一,東吳第二,蜀漢第三,按照人均或單位面積農業經濟來算,東吳應當排首位。

軍事:曹魏第一,蜀漢第二,東吳第三。(僅僅以戰功和參戰數量、規模為參照)。

政治:曹魏第一(創新唯才是舉制度),蜀漢第二(草創《蜀科》公正嚴明),東吳第三(士族影響太大,根深蒂固難以拔除)。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