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奪嫡之爭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比如清朝時期的九子奪嫡,就被後人津津樂道。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祀、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而就本文所要說的三國時期,曹魏和東吳,都發生過奪嫡之爭。就曹魏來說,曹丕和曹植圍繞著魏國太子的寶座,曾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最終,曹丕戰勝了曹植,成為魏國君主的繼承人。而就東吳來說,也有二宮之爭。按照介紹,二宮之爭,是三國時期東吳太子孫和(孫權第三子)與魯王孫霸(孫權第四子)之間爭奪儲君之位而引發的爭鬥。那麼,問題來了,曹魏、東吳都發生過「奪嫡之爭」,為何蜀漢沒有人和劉禪奪嫡呢?
一
首先,相對於曹魏和東吳,蜀漢並沒有發生奪嫡之爭。就後主劉禪來說,並沒有人和他爭奪蜀國的太子之位。對此,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曹魏和東吳都都發生過「奪嫡之爭」,而蜀漢卻沒有類似的情況,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就劉備、曹操、孫權這三位君主來說,劉備的兒子數量是其中最少的一位。對於劉備來說,只有劉禪、劉永、劉理這三個親生兒子,即便加上劉封這位養子,也不過四個兒子。與此相對應的是,孫權則有七個兒子,而曹操則有25個兒子。眾所周知,兒子數量越多,往往也就更加容易發生爭奪太子之位的情況。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兒子眾多,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奪嫡之爭。
打個比方,如果曹操和孫權都只有一個兒子,也就很難出現什麼立嗣之爭了。所以,相對於曹操、孫權,劉備的兒子數量相對較少,只有三四個,這意味著蜀漢發生立嗣之爭的概率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就劉備來說,很早就明確了劉禪繼承人的地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立其為王太子。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進為皇太子。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五月,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七歲。
二
進一步來說,表面上來看,劉禪於公元219年被冊立為漢中王的太子。但是,實際上,自劉禪出生開始,就被劉備當做繼承人來培養了。劉禪出生於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劉備之妾甘夫人所生。雖然劉禪的母親甘夫人不是劉備的正室,但是,劉備早年因為多次喪偶,正室之位空缺,所以甘夫人常主持家政。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派曹純領五千虎豹騎在長阪坡大敗劉備,劉備率領張飛、趙雲等數十騎棄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之下得以倖免。對於趙雲來說,奮力保護年幼的劉禪,這無疑凸顯出劉禪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禪被繼母孫夫人攜返東吳時被張飛和趙雲截下。就來自東吳的孫夫人,一度成為劉備的正室,而劉禪被孫夫人撫養,同樣體現出劉禪的地位了,也即這可以類比為皇后撫養的兒子。所以,通過以上種種事件,我們發現劉備很早就確立了劉禪的繼承人地位。所以,等到公元219年,劉備剛剛稱王的時候,就立即冊封劉禪為漢中王的太子了。
三
同時,在筆者看來,劉備養子劉封的自盡,也徹底避免蜀漢發生奪嫡之爭了。公元220年,申耽、申儀兩兄弟背叛劉封,劉封因此被孟達徐晃等擊敗。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借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歎息說:「我懊悔不聽孟子度的話。」劉封自裁後,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之所以勸劉備賜死劉封,顯然也有擔心劉封威脅到劉禪地位的考慮。
彼時,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也即劉永和劉理都比較年幼,基本上不會和劉禪爭奪皇位。但是,劉封就不一樣,他不僅年齡要長於劉禪,更是一位比較勇猛的武將。於是,出於確保劉禪位置等因素的考慮,劉備最終賜死了養子劉封。與此相對應的是,曹魏和東吳則沒有類似的做法。就曹魏來說,在曹操二十五個子嗣之中,先後出現於曹操視野裡的儲嗣候選人有四位:曹昂、曹沖、曹丕、曹植。最能當得太子者人選至少有二位,正室劉夫人所生長子曹昂和環夫人所生曹沖。
四
最後,在曹昂和曹沖相繼去世後,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導致曹魏內部形成了曹丕和曹植兩個集團。擁護曹丕的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人。長此以往,自然讓曹魏內部爆發了激烈的立嗣之爭。如果曹昂沒有過早去世,或者曹操盡早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確定繼承人,很可能都不會發生如此激烈的奪嫡之爭。而就東吳來說,赤烏四年五月(241年),孫權長子孫登逝世。孫登死後,太子之位懸空。當時最年長者為孫權三子孫和(次子孫慮在232年就過世了),孫和幼年時因天資聰慧和母親王夫人的緣故非常受孫權喜愛。
不過,孫權最初立太子和魯王時,孫和和孫霸還是一樣受到寵愛,仍然居於同宮殿中,並沒有正式區分等級和品級。而這,促使魯王孫霸有了奪嫡的野心,乃至於和太子孫和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換而言之,相對於劉備,曹操、孫權在冊立繼承人上,顯然不夠堅決和果斷,存在猶豫不決的問題。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促使曹魏和東吳都出現了激烈的奪嫡之爭,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曹魏和東吳的內耗問題。而就蜀漢來說,作為三國之中最弱小的一方,幸好沒有發生類似的問題,不然蜀漢的滅亡很可能就要提前了。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