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第一次見周瑜,就送給他90萬斤的糧食,這是怎麼回事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三國看似戰亂紛爭,群雄逐鹿,亂的一塌糊塗。但其實仔細分析之後,才發現總操盤手只有兩個人而已,正是這兩個人才形成了三國時代最後的格局。這個格局讓曹操無奈,讓劉備不甘,讓孫權興奮。
要說三國時代,最不能接受三國鼎立的肯定是曹操。公元189年,35歲的曹操陳留起兵,靠著自己傑出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逼降張繡,勒死呂布,在官渡之戰擊敗四世三公人望最高的袁紹。18年間縱橫北方,於公元207年,完成了半壁江山的統一。這時候的曹操就是無敵的存在,誰要給他平分天下,他就給誰急,更別說想要三分天下。
在曹操志得意滿的時候,遠在隆中的農民諸葛亮,這時候對劉備拋出了決定天下命運的《隆中對》,給當時居無定所的劉備在黑夜裡指明了方向。這時候,不管曹操願不願意,諸葛亮已經決定三分天下了。而天下趨勢也像諸葛亮預想的一樣,走在三分天下的途中。
不單單是諸葛亮,臨淮郡東城縣的魯肅,這時候也開始把天下版圖三分。並且給孫權畫出三分天下的路線圖。有這兩個牛人的出世,曹操這麼厲害的強人,都不得不無奈的接受三分天下的格局。所以說,魯肅和諸葛亮才是三分天下的幕後推手。這就是戰略家的厲害之處,站在上帝的視角看問題。
那麼能主導三分天下的魯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讓強悍的曹操都無奈接受天下三分不清結果,我們來分析一下!
1)魯肅的大方無人能力!
《三國演義》中一直稱魯肅有長者之風,所以我們一直以為魯肅當時年齡似乎很大。其實魯肅在赤壁之戰中也就是36歲,比諸葛亮大九歲而已。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面對的是年富力強的新生勢力,只是當時53歲的曹操不覺得而已。
魯肅出身大家士族,家中豪富。別看魯肅也是幼年喪父,和孟子一樣。但家境不同,魯肅是由祖母養大。從魯肅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世家大族是怎麼樣培養下一代的的。魯肅在幼年的時候就開始讀書寫字,不但如此,還練習騎馬射箭這些武術項目。所以當魯肅長到二十歲的時候,不但學問有一定的知名度,騎射更是遠超一般人。
公元184年,東漢王朝爆發了全國性的黃巾起義。到最後演變成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到處都在打仗,老百姓基本上活不下去。這時候的魯肅在幹嘛,魯肅看到這種情況,就開始變賣土地,用這些錢周濟窮人,結交賢者,然後召集鄉里的少年一塊練武。
因此魯肅名聲在外。這時候魯肅幹了一件大事,讓他的名聲徹底傳開了。當時周瑜在巨巢任巨巢長。戰亂紛爭,周瑜就非常缺糧食。他聽說魯肅的賢名,就慕名去拜見魯肅,想借點糧食用一下。
魯肅聽明白周瑜的來意之後,就帶著周瑜到糧倉。魯肅家有兩個圓柱形的大糧倉,每個糧倉裝了三千斛糧食。按照當時的計量單位,一斛是十斗,一斗是30斤。也就是說,魯肅每個糧倉儲存糧食九十萬斤。在災荒年間糧食非常珍貴,魯肅家藏了180萬斤糧食。這可是無價之寶啊!
魯肅帶著周瑜到達糧倉後,指著其中一個糧倉對周瑜說:「這個贈與足下!」周瑜當時驚呆了。要知道周瑜是來借糧的,不是要糧的。魯肅卻拿出來90萬斤糧食相贈。這是多大的氣魄。
周瑜也是一個爽快人,一看魯肅這樣相贈,就明白魯肅是看上周瑜這個人了。周瑜就和魯肅八拜結交,成了過命的朋友。只能說見過豪爽的,沒有見過比魯肅更豪爽。周瑜那樣雅量高致的人,也被魯肅的這種大氣折服。
魯肅的家是臨淮郡東城縣,也就是今天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由於當時中原是主戰場,魯肅的家開始被戰火波及到。因此魯肅就把家遷到東城,東城當時還在袁術的勢力範圍。袁術聽說魯肅要來,就讓魯肅當東城的地方長官,東城長。
魯肅是一個戰略高手,到袁術這裡一看,當即發現了袁術的兩個致命問題:
第一,袁術治理下淮南缺乏法度。很多人都經常吹牛要「仁治」,要對老百姓好。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要對老百姓真好就是要法度嚴明。因為老百姓沒有權勢,沒有特權。只有在法治下才能得到公平的機會。仁治,是對有權勢的有利。
第二,袁術喜歡名士,不重才能。東漢後期的名士水分非常大。豪門貴族掌握流量,想造個名士太簡單的。所以大部分有真才實學的人未必出名。就比如現在演員明星很出名,但能治理國家,管理企業嗎?未必!但袁術就喜歡這個。
魯肅一看袁術難成事,遲早被人滅的。因此魯肅就帶著家人繼續南遷,他決定去投奔周瑜。
袁術聽說後大為不滿,派人來追魯肅。魯肅讓老弱婦孺先走,自己帶著一百多丁壯斷後。等到袁術的士兵一到,魯肅張弓搭箭說:「諸位壯士,你們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
說完,一箭射穿士兵佈置好的盾牌。袁術的追兵大驚失色。於是就退卻了。
所以說魯肅文武都是非常厲害的!
2)三分天下,魯肅的戰略規劃!
公元200年,對於江東是一個關鍵的年份。這一年江東的孫策去世。魯肅起先不看好孫策,所以他的本意是聽從好友劉曄的建議,去巢湖投奔鄭寶。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孫策少年英勇,一統江東。劉曄對孫策的評價是:「孫策勇猛而善於用兵。」但劉曄卻不建議魯肅去投奔孫策,這是一個非常說不通的現象。
魯肅聽了劉曄的建議,準備去投奔鄭寶。但周瑜此時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江東。這就是朋友。魯肅去見了周瑜,告訴周瑜他的想法。
周瑜沒有勸說魯肅投奔孫權,而是對魯肅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周瑜的話有三層意思:
第一,現在是亂世,不但君擇臣,並且臣亦擇君。告訴魯肅你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先肯定魯肅。
第二,孫權是一個明主,不管什麼的人才,孫權都能收為己用。也就是說,是人才你就來,不管什麼人才,孫權一律任用。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孫權為什麼會成功。人才才是根本。
第三,從天命的角度。當時天下有一種傳說,代劉氏天命者,必起於東南。因此看孫權的樣子,基本上可以相信,孫權能成就帝王之業。
這裡不得不佩服周瑜,勸人真是高手。這三點一下子就把魯肅說服了。魯肅難得聽到周瑜對一個人評價那麼高,因此非常想見一下孫權。
周瑜很鄭重的把魯肅推薦給孫權,讓孫權有足夠重視。孫權就留了心眼。當魯肅和其他人一塊見完孫權,其他人都離開的時候,孫權偷偷的把魯肅叫回來,晚上一起喝酒談論天下大事。
這時候孫權說了一番表示他志向的話:「當今天下大亂,希望我能成就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霸業!」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孫權對當時天下時局的看法。孫權把三國時代看成春秋時代,會有諸侯紛爭。而孫權的目標就是像齊桓公這些人一樣,打著尊王室的口號可以雄霸天下。孫權過高的估計了漢朝的影響力。
這時候魯肅就給孫權上了一課,告訴孫權當時的天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魯肅認為,自從漢靈帝以來,寵信宦官,賣官鬻爵,破壞法度。大漢早就沒有公信力了。說白了就是沒有人相信大漢能帶來好日子。大漢說的話已經狗屁不如了。當大漢失去公信力的時候,這一面旗幟只是幌子一樣。
魯肅認為現在的漢獻帝劉協跟劉邦項羽時代的義帝比較像。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共主。所以魯肅認為,大漢不可復興。
盤踞在北方的曹操,在十幾年時間內先後靠軍事才華統一了北方。曹操實行「唯才是舉」,北方的老百姓過的很好,所以根本打不下來。因此曹操不可能被滅掉。
所以在這兩個前提條件下,孫權才能正確的發展自己的勢力。因此現階段江東的目標應該是,先剿滅江夏的黃祖,攻擊劉表,想辦法佔領長江以南的地區這才是正道。然後和北方成鼎足之勢。待天下有變北向以觀天下。
孫權聽了魯肅的話眼睛一亮,這時天下在他心中已經有譜了。但孫權還是謙虛的說:「我如今盡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
但實際情況卻是,東吳重臣張昭批評魯肅狂妄自大,孫權卻把張昭說一頓,非常信任魯肅。
3)連劉抗曹,魯肅的傑出大局觀!
公元208年,在魯肅向孫權規劃出藍圖八年後,孫權手下大都督周瑜終於斬首黃祖,拿下江夏,進逼荊州。曹操得知情況後,大吃一驚。如果孫權拿下荊州後,北邊可以控制襄陽和樊城。也就是說,秦嶺淮河形成的天然防線就被打開一個缺口。孫權西可以入川,北可以進入洛陽。到那時候,孫權就翅膀真的硬了。
因此曹操顧不上北方戰事為了,就率軍南下,直奔荊州。要搶在孫權之前率先拿下荊州。其實這才是曹操先期的戰略目標。
讓曹操沒想到是,荊州的劉表聽說曹操要來,本來就有病,結果病重死了。而劉表的二兒子劉琮膽子本來就小,看曹操氣勢洶洶來了,他立馬投降。曹操從來沒有打過這麼順的仗,這麼容易就把荊州拿下。
這樣以來曹操的野心頓時大了起來。本來的戰略目標是荊州,荊州既然拿下,曹操的戰略目標就是孫權了。劉備這時候已經不在眼中了。
但此時曹操有兩個沒有預料到:
第一,諸葛亮的《隆中對》新鮮出爐,劉備的戰略目標已經明確。
第二,魯肅的天下形勢分析,早就被孫權實施。孫權也正執行自己的戰略方針。
反觀曹操,本來的戰略目標是荊州,荊州拿下之後,已經遏制住孫權的北上通路,並且截斷了孫權西取四川的路徑。孫權的戰略計劃已經處於半夭折狀態。這時候曹操應該按賈詡的意見,安撫荊州,把荊州治理好,這樣孫權無論如何翻不了天。但曹操沒有聽,因為荊州很容易的拿下,讓曹操得意忘形了。
孫權的形勢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荊州投降,讓孫權無險可守,和曹操共用長江。因此江東的士族都建議孫權投降。孫權也是猶豫不決。
關鍵時刻正是魯肅堅定的孫權的想法。魯肅是怎麼勸住孫權的呢?很簡單,站在孫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曹操要的是地盤。因此這塊土地上的行政人員他不怎麼會動。他動的是這個地方的領導,也就是孫權。東吳的官員,在孫權手下是干,在曹操手下也是干,沒有什麼特別。但孫權不一樣,曹操佔領了東吳,孫權就沒有位置了。
因此魯肅問孫權:「投降曹操後,我魯肅還能當一個太守,將軍你能做什麼?」
這樣靈魂發問一下子把孫權弄暈了,是啊,我沒地方去啊。人只要觸及自己的利益,肯定不會那麼容易退出。因此孫權決定不再退讓。
孫權想抗曹的想法是好的。但光有決心也不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因此魯肅深知,想打贏曹操,光靠孫權是不夠的,還得要有聯盟。這個盟友就是劉備。
魯肅認為劉備雖然人少,但他具有別人不具有的巨大優勢:
第一,劉備對曹操特別瞭解。
這一點特別重要,要想打贏這一仗,對曹操要很瞭解。曹操那麼強大,東吳對曹操還一無所知,這不是盲人騎瞎馬過深淵嗎!因此,從劉備這裡瞭解曹操的弱點,關乎全局勝利。
第二,劉備屢敗屢戰。
居無定所到處投靠的劉備居然不投降曹操,這充分說明劉備的韌性。只要劉備一直堅持下去,總能找到曹操的弱點。
第三,劉備的人望!
劉備在長阪坡之所以被曹操追上,就是因為劉備是帶著百姓一起走的。這種人深得民心,有人願意跟著他走,他就永遠有機會。
這是魯肅挑選劉備做盟友的原因。有了劉備這個盟友,東吳基本上對曹操瞭如指掌,但曹操卻對東吳一無所知。
曹操能滅袁紹,是因為許攸的到來,帶來袁紹糧草防備不嚴的消息。收服張繡是因為賈詡的明智。擊敗呂布,是因為呂布手下把呂布捆了過來。也就是說總有內部人士幫忙。但這次東吳,曹操卻一無所知。
因此有魯肅和諸葛亮這樣的戰略家在,曹操赤壁之戰輸的並不憋屈。
而相反的是,關羽的短視,不知道連吳抗曹,白白浪費「水淹七軍」大好時機。
綜上所述:魯肅是一個傑出的戰略家,他在第一次見孫權的時候,就已經洞察整個天下大勢,給孫權勾畫出一張完美的戰略藍圖。而孫權也正是按照魯肅的既定方針在往統一天下上努力。
魯肅不僅是一個傑出的戰略家,更是一個非常好的朋友。第一次見周瑜,就贈予周瑜90萬斤糧食,古往今來仗義疏財的人,魯肅絕對是第一人。他也收穫了周瑜的絕對友誼。周瑜的一生,對魯肅是肝膽相照。
魯肅最強的一個特點,是他有識人之明。他把周瑜做朋友,周瑜一生是他的朋友。他把孫權看成明主,孫權對他言聽計從。對他非常尊重。
所以魯肅不但選擇朋友眼光一流,選擇老闆更是眼光一流。很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