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董卓進京引發天下群雄共討之,無論是正史中的十一路諸侯還是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有一人都位居其中,他就是時任濟北相的鮑信。演義中對鮑信著墨不多,差不多是個龍套角色,然而在正史裡,他卻是曹操最好的朋友,曹操最終能入主兗州出任兗州牧以兗州為自己的根據地,鮑信功不可沒;在他死後曹操為之痛哭不已,他麾下有一人在鮑信死後投效曹操,最終一度成為五子良將之首,此人就是於禁。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漢末各諸侯中,爭權奪利者眾多,私心很重者也不在少數,鮑信是少數幾個心存漢室,懷有大義的諸侯之一,可能是因為這一點,他很看好曹操:在漢末誅殺十常侍以及董卓進京後曹操的表現可圈可點,先是明確反對何進引地方諸侯進京的荒唐舉措,在董卓掌權之時主動放棄高官厚祿,逃回家鄉準備舉兵以實際行動來反對董卓;同時反觀袁紹先是提議何進召地方諸侯進京(此舉很難說有沒自己的私心在裡面),在鮑信進言趁董卓立足未穩之際殺董卓又被袁紹拒絕。所以鮑信「觀其言,察其行」,認為自己和曹操的理念一致,所以他對曹操大加讚譽「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因此成為曹操的好友,從此矢心追隨曹操一直到戰死沙場。
在討伐董卓的戰役中,各路諸侯要麼保存實力,要麼各懷異心,在董卓遷都前往長安之時,曹操建議出兵追擊但是除了鮑信之位各諸侯沒有一人響應,結果曹操鮑信二人在滎陽汴水遇到董卓大將徐榮埋伏,此戰曹操損失慘重,好不容易招募過來的士卒幾乎損失殆盡,自己和鮑信也各自負傷。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曹洪等人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下東山再起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人,此時袁紹和曹操兩人關係良好,於是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曹操和鮑信兩人又開始並肩作戰了。當時的兗州刺史是劉岱,他沒聽從鮑信的意見貿然出兵迎擊來犯的青州黃巾軍,結果兵敗被殺。
在兗州群龍無首的關鍵之際,鮑信聯合陳宮等人擁立東郡太守曹操為兗州牧,這是曹操邁出的相當重要的一步,此後曹操和鮑信合兵一處迎擊青州黃巾軍,鮑信為掩護曹操戰死沙場,失去了這樣一位好朋友和好戰友,曹操傷心欲絕為之痛哭不已。此後曹操擊敗黃巾軍獲降卒三十餘萬,曹操從中挑選出精銳組成了曹操日後征戰四方的重要武裝力量青州軍。
鮑信麾下有一員大將於禁在鮑信死後,經王朗推薦(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那個王朗)投效了曹操,從此成為曹操麾下一位重要的大將,後人大都說五子良將第一人是張遼,這話不假,但是不完全對,至少在襄樊之戰前,五子良將之首非於禁莫屬:當時於禁是左將軍,假節鉞,食邑1200戶的益壽亭侯;張遼只是征東將軍,假節,都亭侯,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張遼都差於禁不少;當然襄樊之戰於禁投降關羽被孫權送回之後被降為安遠將軍,之後羞愧而死那是另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