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都知道諸葛臥龍擅長奇門遁甲,擅長排兵佈陣,戰場上能夠運籌帷幄,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例如孔明燈、木車流馬等等都是出自他之手,另外在藝術造詣方面,他也有非常不俗的成就,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音樂詩文,他都有所建樹。可是這樣一位博古通今的奇人,又是如何煉成的呢?我們都知道他年紀輕輕就受劉備三顧茅廬大禮請出了山,來是為漢室江山出謀劃策,那麼他一肚子的學識又是從何而來,在什麼時間積累的呢?難道古代也有花樣繁多的課外補習班?
首先孔明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這個人的成功與其遠超常人的智慧是分不開的,不過他的軍事水平也並非是無師自通,天生就能達到那般高度。作為一個文人,早在他初出茅廬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了天下三分的僵持局面,不過這也僅僅能夠說明他對當時的時政比較關注而已,這跟現在很多年輕的軍事愛好者沒有多大的區別,但在當時信息極端閉塞的情況下,這已經非常難得了,大門不出而能知天下事,不憑借任何高科技手段就可以預見當時的政治格局,這種境界的確是甩了現在那些軍事愛好者好幾條街,所以可見孔明的天賦是遠超常人的。
不過這對於劉備來說,吸引力並不算大,儘管三顧茅廬將他請了出來,也基本上都是看在徐庶的面子上,認為他的確能夠為自己所用。不過開始時劉玄德還是沒有立即將其委以重任,而是找了些亂七八糟的雜活交給他做,慢慢發現他的確是個將相之材,這才將其提拔為自己的軍師。後來這位軍師指揮那基本全都是新兵蛋子的蜀軍,征服蠻夷,還曾六出岐山。因此使得那擅長軍事謀略的司馬懿都為之嘖嘖稱奇,雖然《三國誌》對他的評價沒有那麼高,但是相比之下他比曹操那些人來說,還是要厲害很多,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花樣,但也算兢兢業業,沒犯過大毛病。
可是難道他無師自通就能夠明白那麼多軍事上的要點了嗎?相信就算一個人的語言天賦再怎麼高,再沒有聽過其他外語的情況下,也體現不出來。所以說孔明肯定有一個軍事上面的師傅,至於此人是誰,那就要從相關的歷史傳記中慢慢尋找了。第一個可能的就是司馬徽等人,他們這些隱士雖然一腦子的功利之心,但是卻有真才實學。想要獲取功利,胸無點墨是無法實現的,他們為了能夠在這亂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多少都會學習一點兵法之道。不過僅僅是理論知識的話,終究是紙上談兵,沒什麼用處,而且後來孔明出山的時候,也並非是劉備的正牌軍師,只是他的一個後勤主管,這說明他早先專攻的並非是軍事,從這一點來看,司馬徽等人或許不是他的正牌師傅。
第二個可能性就是蔡瑁等人,那是孔明家的親戚,不過所謂親戚也有遠近,孔明跟他們剛好就是比較疏遠的哪一種,因為他本身隸屬黃承彥那一派系,這屬於一種背叛行為,因此年近三十、滿腹經綸,卻還是沒有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只能憑借種地勉強維持生計。後來他為劉備攻佔襄陽出謀劃策,其中也不排除他想找蔡瑁報復的死心。可見他們之間可以說是純粹的對立關係,見面不掐架也就算了,讓蔡瑁指點他軍事謀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還有的人提出,趙雲或許是孔明的軍事教官,其實答案已經很接近了,但卻並非是此人,雖然他也擅長排兵佈陣,但是他與孔明之間的關係並不緊密,從兩人彼此之間的態度就能夠看出,他們不存在師徒這一層關係,尤其是後來趙雲病逝,孔明也沒有表現出多麼特殊的情感,說明他們之間不但沒有什麼交集,甚至可能還有些許的矛盾存在。
隨著戰事吃緊,孔明慢慢的意識到軍事才能的重要性,他開始有意無意的向別人學習,當時在荊州能夠以軍事能力見長的無非關張兩位將軍,在這方面上,他們遠比趙雲要厲害。不過二爺生性傲嬌,瞧不起文臣,尤其對那是走劉備註意力的孔明格外輕視,所以就算孔明拉下臉來求他,他也不一定會幫忙。而張飛就不一樣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五大三粗,但正史中記載他卻是個儒將,因此他更有可能是孔明的正牌師傅。
傳說中孔明的本事是與生俱來的,但通讀歷史之後,我們發現原來站在神壇之上的也是個人,也是憑借不斷地磨練在慢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而孔明的本事,其實完全是憑借苦練才造就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