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親自指揮的第一場仗,是滎陽之戰,結果很慘,不但大敗而回,曹操自己也差點喪命。這場仗究竟輸在哪裡呢?
先抄《三國演義》中的一段:「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將軍馬擺開。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右邊喊聲又起,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布引鐵騎掩殺,操軍大敗,回望滎陽而走。」
現在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董卓用精兵殿後的辦法估計難不倒曹操,因為演義中曹操是軍事天才,從一開始就擁有高超的指揮技能,所以他應該是做好了和董卓戰鬥的打算的,所以這裡他和他的部隊應該不會出現驚慌的情況。
呂布以逸待勞,氣定神閒,應該有體力的地利上的優勢,同時既然有意要打追兵,注意力應該非常集中。加上曹操只有萬餘人馬,總的看來,呂布方軍事優勢。呂布排開陣勢後和夏後惇的戰鬥應該是沒參入士兵的戰鬥,因此是一場單挑。
李傕和郭汜引兵殺出後,曹操分派了夏侯淵和曹仁抵敵,這兩戰看不出主將單挑,因此無法判斷夏侯淵和曹仁憑借個人武力取得對李傕和郭汜的優勢,因為他們可能根本就不互相照面,就像說趙雲沖磐河一樣,顏良文丑雖在陣中,不見得就一定要和趙雲刀對刀。
說三路軍馬勢不可擋,這裡的軍隊我理解還是西涼部分,西涼軍隊一旦衝起來,一向都是勢不可擋的,這是他們的特質。在書裡主動衝鋒的也是西涼軍隊,不是曹操的軍隊,因此不容易形成曹操方勢不可擋的局面。當然勢不可擋只是一個對聲勢的形容詞,不表明曹軍就一定擋不住,也許曹軍咬咬牙就堅持下來了。
癥結的關鍵還在「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這裡,這裡永遠也討論不出呂布到底用了多少回合打敗夏侯惇的,因為書上沒寫,但抵敵不住卻是實情,因為夏侯惇的敗退,引發了呂布鐵騎的掩殺,曹操方才大敗的。寫到這裡可以明顯看出,原來勢不可擋的是李郭兩路,不是李郭呂三路,即便我們說勢不可擋的是曹操方,也只是兩路而非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