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也即在東漢末年,曹操逐漸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對此,在筆者看來,曹操之所以能消滅眾多對手,一統北方中原地區,和曹操知人善用、求賢若渴存在直接的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在東漢末年,特別是官渡之戰前,袁紹不僅實力遠超曹操,在人才質量和數量上也遠勝曹操。但是,經過多年的較量,曹操不僅擊敗了袁紹勢力,更是從袁紹父子手上獲得了四大著名將領,五大謀士參謀!
四大著名將領:張郃、高覽、朱靈、牽招!
首先,就張郃來說,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公元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在官渡之戰中,袁紹聽信郭圖的建議,不聽張郃的勸阻,仍然派張郃、高覽攻打曹軍主營,結果沒攻下曹洪、荀攸固守的曹軍主營。而這,導致張郃和高覽一起歸降了曹操。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感到高興,親自迎接並稱「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和張郃相對應的是,高覽在歸降曹操後,並沒有太多的史料記載,也即其在曹魏的成就,遠遠不及張郃。但是,不論怎樣,失去張郃和高覽,顯然是袁紹的一大損失。
其次,就朱靈來說,曹操征討陶謙時,袁紹派朱靈統率三個營援助曹操,作戰有功。不過,朱靈應該是更看好曹操勢力的前景,所以在幫助曹操後,沒有回到袁紹身邊,而是就此留在曹操手下了。在此基礎上,朱靈隨曹操征伐四方,屢建戰功,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與此相對應的是,就牽招來說,初從袁紹,袁紹死後跟隨袁尚,後因為高幹加害而加入曹操,與田豫常年鎮守邊陲,而功績次於田豫。黃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牽招被賜爵關內侯。
五大謀士參謀:荀彧、郭嘉、許攸、辛毗、董昭
再者,就荀彧和郭嘉來說,這兩人先前都是袁紹的手下。一方面,在東漢末年,荀彧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不過,袁紹顯然沒有給予荀彧足夠的重視。因為在袁紹手下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荀彧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在此基礎上,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其中,就郭嘉來說,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在官渡之戰中,荀彧和郭嘉都主張和袁紹勢力展開決戰。
最後,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許攸(?-204年),字子遠,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參謀,後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官渡之戰後,辛毗輔佐袁紹的兒子袁譚。在曹操平定河北期間,辛毗歸降了曹操,成為曹魏的重臣。此外,就董昭來說,雖然在名氣上無法和荀彧、郭嘉等謀士參謀相提並論。但是,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謀劃都是出自董昭之手。曹丕稱帝后,升任大鴻臚。此後先後擔任侍中、太常、光祿大夫、太僕等重要官職。太和六年(232年),董昭升任司徒,從而位列三公,成為曹魏官職最高的謀士參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