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73回有一段文字:權與眾謀士參謀商議。顧雍曰:「雖是說詞,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滿寵回,約會曹操,首尾相擊;一面使人過江探雲長動靜,方可行事。」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許字人。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孫權用其謀,先送滿寵回許都;卻遣諸葛瑾為使,投荊州來。
可是諸葛瑾的這個意見,被關雲長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拒絕了。
孫權有意思替他的一個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這件事倘若成功。那麼,孫權雖已失掉了作為劉備的二舅子的資格(大舅子是已死的孫策;孫權是孫夫人的二哥),卻又成了劉備的第一武臣關羽的親家,豈不很好。誰料到,我們的關夫子十分不懂政治,不僅拒絕了媒人的提婚,而且罵孫權的兒子為「犬子」,說「虎女怎麼能夠配犬子!」自比為虎,而稱孫權為犬。這就未免太過分了。
孫權的睥氣,早就是壞得有名。他怎麼受得了關羽的侮辱?即使劉備、關羽不曾在漢中與襄樊同時佔了上風,孫權也會僅僅為了這拒婚與罵人的事,對關羽興兵雪恨的。況且,又有呂蒙、陸遜這兩個急於立功陞官的人,不斷在孫權面前說關羽的壞話。
孫權下面,懂得政治、深知非聯絡劉備便不能抵抗曹操,以保持江東的「獨立王國」,進一步問鼎中原的,只有魯肅一人,而魯肅此時已死!
於是,孫權下個決心,給關羽顏色看,對劉備翻臉,不惜在暗中向曹操遞降書,「以討羽自效」,以討伐關羽來證明他向曹操投降的誠意,對曹操報答受降之恩。
曹操接到孫權的降書之時,真是「喜可知也」。我們可以想像得出,曹操是如何喜歡。
然而,曹操高明得很,高明到非孫權或關羽所能夢想得到。曹操一方面立刻接受孫權的投降,以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封孫權為「南昌侯,領荊州牧」,一方面卻出賣孫權,向關羽討好,把孫權寫給自己的降書原件,用飛箭射進關羽的司令部。目的是賣一個人情給關羽,叫關羽和孫權拚命,他同時可以坐享漁人之利。不僅襄樊可以解圍,而且孫、劉雙方一定會打得不可開交。兩虎相鬥,一死一傷。
其實,到了現在,對於關羽為何不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還是很有爭議的。
孫權是三國時期的大英雄,連曹操都很怕他,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可是當孫權要與關羽結為親家的時候,關羽死活不讓,小說中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史書上也說:「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那麼,關羽為何拒絕與孫權的聯姻,難道他不知道孫劉聯盟的重要性嗎?
江湖曰:關羽不是不知道,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早已闡明,要聯合孫權共抗曹操,但當時已經發生了赤壁之戰的大捷。東吳著名將領周瑜早已作古,關羽在荊州地位漸漸鞏固,他連曹操手下著名將領曹仁等人尚且不放在心上,自然對孫權也格外的輕視。細緻的分析關羽為何不願意嫁女的原因如下:其一,關羽看不起孫權,儘管孫權很了不起,但是關羽不服氣,認為他是因人成事而已。在蜀國人的印象裡,他是搭著父親孫堅、兄長孫策的順風船一路飄來的,不把他看做英雄。其二,疼愛女兒,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關羽的女兒太小,捨不得讓她嫁到那麼遠的地方,不像劉備,長阪坡兩個女兒都被曹純給擄走了,竟然也不說一句話。其三,極度自負。關羽自以為是劉備手下第一虎將,取江東易如反掌。當年曹操對自己尚且非常恭敬,因此關羽認為劉備遲早會統一天下的。所以他才會不把江東君臣放在眼裡。還有一點,就是他想把女兒嫁給劉禪。當時阿斗年僅十一歲,且貴為未來蜀漢帝國繼承人,將來的皇帝(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關羽是反對的,張飛肯定支持關羽,劉備不會為了劉封和二位兄弟翻臉),關羽要把女兒嫁給阿斗並非不可能,
但不管如何,關羽能不能嫁女都是悲劇,因為關羽本身就是一個頗為自負的人物,還好在他的羽翼下,女兒得以健康成長,不過她後來沒有嫁給劉禪卻是事實,或許死於戰亂,或許另嫁他人,但是關老爺當年不把女兒嫁給孫權已成為佳話,有人說他目光短淺,也有人說他看清了孫權的狼子野心。到底怎樣,還是朋友自己去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