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壓境東吳人人自危,此忠臣無私地給孫權曉明利害促成赤壁大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亂世中,各路軍閥諸侯競相爭奪天下,良臣擇主而事,有很多臣子特別忠誠,對君主不離不棄。
公元208年7月,曹操起大軍征劉表,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荊州。曹丞相陳兵百萬,戰艦鋪滿赤壁江面,橫槊賦歌,揮斥方遒。天下似乎唾手可得。而江對面的建業,東吳大臣卻還在為是戰是降爭論不休。大軍壓境,孤懸一隅的東吳百官人人自危。很多大臣在想,要不要提前向曹操投降,這樣還可以保命。
疾風知玉樹,國難見忠臣。在國家出現危機的時候,忠厚老實的魯肅站了出來。據《三國誌 》載:「欲東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合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兒,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原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歎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我魯肅降曹無所謂,主公切不可降曹。魯肅是文官,投降後,還可以繼續做官奔仕途。將軍你能去哪裡?曹操會留你養虎為患嗎?深度解讀就是:我魯肅代表的是官僚的利益,我們這些文武大臣投降後只不過是換了個老闆,還是官品不丟,俸祿不減。孫權不同,他代表的是東吳政權的利益,曹操必不會留他。
而魯肅面對戰事的不定,還能勇敢站出來勸說孫權堅持抗曹,若是贏了自然皆大歡喜,輸了曹操必不容他!這些話就像是給孫權吃了一劑定心丸,堅定了他抗曹的決心,最終赤壁大勝,促成了三足鼎立!
孫權有魯肅這樣捐一己之私而成君王之美的忠臣,真是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