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吳魏為什麼不趁機聯手滅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吳魏為什麼不趁機聯手滅蜀?

劉備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公元222年,這劉備集全國兵力征討東吳,蜀漢和東吳各自聚集了近10萬兵力,準備一決雌雄,對於蜀國來說,這是一次戰略性的大轉折,蜀國國策直接由三分天下變成兩分天下。

在這之前,孫權對蜀漢一直存在逼迫政策,不僅偷襲了長沙三郡,還讓孫尚香隱隱脅迫劉備的生命,差點讓她帶走了劉禪,而東吳大將呂蒙生擒關羽後,居然將他斬首,雙方的關係演變成了生死仇敵。

對於東吳雄主孫權來說,這蜀國就是個異數,最早孫策和魯肅等人,都是以二分天下為方針,結果偏偏就是不湊巧,劉備宛如一匹黑馬,佔據了長江的上游,打亂了孫權的全盤計劃,事實上,如果劉備吞併了孫權,對他統一天下的事業是有大幫助的。

劉備舉全國兵力在夷陵遇到了東吳奇才陸遜的火攻阻擊,蜀國大將馮習和張南先後戰死,劉備也差點被陸遜擒殺,他無奈下只能讓手下把鎧甲和武器丟在地上點燃,形成一道大火阻擋了東吳軍隊的追擊,這才淒慘狼狽的逃回了白帝城。

據《三國誌》記載,劉備手下的漢嘉太守黃元看到劉備病重,趁機造反,這加重了劉備的病情,此時蜀國國內接連痛失關羽、張飛、法正等股肱之臣,內部的心機不良之人開始興風作浪,而南方邊境的少數民族也發生叛亂,蜀國的內憂外患達到了巔峰。

照這麼分析,那此時正是瓜分蜀國的大好機會,並且早在夷陵大戰之前,孫權上表曹丕俯首稱臣,他想聯合曹丕一起攻打蜀國,而曹丕也同意了,可就在這時,曹丕並沒有出兵,東吳也主動撤軍,蜀國進入了油盡燈枯的狀態,為何孫權卻會退兵呢?

《三國誌·陸遜傳》記載,東吳大將聯名向孫權建議西征,而陸遜卻認為此時曹丕正在大量調集軍隊,並不是真正要討伐蜀漢,而是準備進攻東吳,曹丕表面答應孫權,其實想兩不相幫,等坐收漁翁之利。

由於陸遜的火燒連營,東吳國力基本沒有損耗,曹丕為何還要興兵在長江沿岸,做出討伐東吳的姿態?陳壽的理由是孫權答應其子孫到魏國做人質,不過突然反悔,所以曹丕發怒要興兵,事實上,魏軍到達長江邊上時,便被天險所阻,沒有果斷渡江的準備,所以得知孫權撤軍,曹魏大軍也撤退了。

當時曹丕心裡一會想對東吳和蜀漢採取武力,可蜀國有諸葛亮,還有天險所阻,東吳孫權乃一代雄主,陸遜的才能更是無人能及,反觀魏國,人才凋零,在外征戰大將都快死的差不多了,所以賈詡讓曹丕推行聖人教化,消除篡位的影響,也因為魏國實力的衰退,讓三國的關係變的很微妙,所以吳魏兩國並沒有聯手滅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