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都損失了哪些大將 他們不死的話諸葛亮北伐能不能成功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劉備都損失了哪些大將 他們不死的話諸葛亮北伐能不能成功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夷陵之戰和北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夷陵之戰劉備損失的猛將都有哪些?如果他們沒有死的話,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還能成功嗎?情況又是什麼樣的?

夷陵之戰時,正值蜀漢將領新老交替之時。

以」五虎上將「為代表的老一代將領群體已漸漸逝去,中生代將領到了該接班的時候。

可是,此戰中,劉備的中生代將領折損大半,直接導致了」蜀中人才凋敝「的局面。

不過,似乎也不必過於遺憾。

因為,從這些中生代將領的表現看,他們並非是可以為蜀漢改天換命的人物。

夷陵之戰的將領們

夷陵之戰前,蜀漢的老一代將領已經逐漸交出了接力棒。

關羽已在荊州被殺;張飛已被手下刺殺;黃忠已在1年前去世;馬超也將在夷陵之戰結束的同一年去世。

新老交替已經刻不容緩。

夷陵之戰,馮習、吳班、陳式、張南、傅彤等中生代將領挑起了大梁。

其中,馮習、陳式、張南、傅彤,都是劉備在荊州時加入劉備集團的。而吳班,則是劉備入川後,以姻親拉攏的皇親國戚。

這些人,與未參戰的魏延、高翔構成了蜀漢的中生代將領群體。

除此之外,參戰人物中,還有兩位傑出人物(嚴格的說不應歸入將領類):黃權、馬良。

從年齡上看,黃權、馬良,也可以看成是中生代人才。

中生代折損過半,導致人才凋敝

結果,一戰下來,馮習、張南、傅彤戰死,馬良遇害,黃權因後路被斷而投魏。

中生代人才,折損過半。

這一損失,直接導致了後來蜀中將才的凋弊。

後人常以「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來形容後來蜀中人才的凋敝。其實,廖化也參與了夷陵之戰。只不過,當時的廖化是別督,地位低於上述諸人。

也就是說,這些人,原本是可以在後來的北伐中成為中堅力量的。

尤其是黃權。

當時,黃權已經表現出了一流的謀略能力。在劉備身邊,黃權在軍事上的發言權甚至高於諸葛亮。

由於這些人的離去,蜀中將才幾乎斷檔。

不過,也不必過於遺憾。

因為,這些人,並非能給蜀漢逆天改命的人物。

隕落將領雖卓越,但非大將才。

不過,劉備的這批將領,無論是「倖存者」,還是戰死者,都非大將才。(黃權不歸入一般將領類,下節再說)

首先,從他們此前的表現看,他們與頂級將領尚有差距。

這些將領是有一定能力的。

夷陵之戰前期,馮習、吳班曾擊敗李異;張南、陳式曾擊敗孫桓。

不過,當對手變成頂級著名將領時,他們的差距就很明顯了。

漢中之戰時,陳式在馬鳴閣被徐晃大敗。

猇亭對峙時,吳班率軍誘敵,被陸遜看穿。(不過,似乎騙過了吳軍其他將領)

夷陵決戰時,「元休輕寇」,大督馮習治軍不嚴,被陸遜抓住機會,一舉擊敗。

可以說,無論是馮習這樣的隕落者,還是吳班、陳式這樣的「倖存者」,前期的表現與陸遜、徐晃這樣的頂級將領尚有差距。

其次,從「倖存者」後來的表現看。

吳班、陳式,是少有的「倖存者」。

兩位在後來都表現出了卓越的將略。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陳式收復了武都、陰平,取得了諸葛亮北伐少有的戰果。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吳班與魏延、高翔配合,大敗司馬懿。

不過,通觀整個北伐,他們的表現與魏延、姜維、王平都有一定差距。

黃權雖多謀,但也並非改天換命之人

相比之下,蜀漢損失的最傑出人物,是黃權。

黃權的軍事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

三巴爭奪戰時,黃權率軍擊敗了降曹的七姓夷王,保住了三巴。

劉備取漢中,「皆權本謀」。

夷陵之戰時,黃權反對劉備過早軍隊冒進,表示願以前部先觀形勢,劉備不納,結果「連營七百里」,陷入被動。

可以說,以黃權的軍事能力,是完全可以幫助到諸葛亮的。

不過,黃權,依然非逆天改命之人。

首先,從能力結構上看:黃權長於略,而奇謀不長。

以漢中之戰為例。雖然「皆權本謀」,但黃權多是點清思路,具體的臨陣用計(如斬夏侯淵),則依賴法正之謀。

就此而言,黃權的能力與諸葛亮有些重合。

諸葛亮北伐,「斷隴右之臂」的思路是清晰的。但「奇謀為短」。

或許,諸葛亮缺的,是法正,而非黃權。

其次,黃權是益州派的代表。

劉備時期,劉備對各派傑出人物基本能人盡其用。益州派、東州派、荊州派,各發揮其能。

不過,諸葛亮與劉備不同,他畢竟只是「權臣」。

以諸葛亮與李嚴的相處方式看,黃權即便還在,也未必能盡情發揮其才能。

無論是能力結構,還是政治身份,黃權,都不是可以替蜀漢改天換命之人。

總的來說,夷陵之戰,劉備中生代將領損失過半,使蜀中人才進一步「凋敝」。

這些損失的將領,都有一定的能力,算是不錯的將領。

但是,以魏蜀實力之懸殊,僅僅「不錯」是不夠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