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時損失了五萬人 蜀漢為何就此一蹶不振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劉備時損失了五萬人 蜀漢為何就此一蹶不振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夷陵之戰,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裡面的夷陵之戰,作為最後一場較大的戰役,也同樣決定著歷史的結局。雖然經過這次戰爭,蜀漢歷經十幾年的時間休養生息,但是對於歷史的結局來說,依然逃不掉被歷史淹沒的答案。儘管蜀漢在後期依然奮力直追,甚至於說諸葛亮六次北伐,但是龐大的軍費開支,以及戰爭所帶來的的後遺症,這對於蜀漢而言,雖不取勝,但最終也是加速了蜀漢的滅亡。不過讓人恨到十分詫異的是,夷陵之戰的發生,劉備所帶領的軍隊當中,最多也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什就此一蹶不振呢?

一、夷陵之戰的發生

要說夷陵之戰,本身就是一個不該發生的戰役。但是劉備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君主來說,是否發生大規模的戰役,本身就應該進行一個合理的判斷,然後在進行決定。可是劉備全然不考慮大局,在張飛以及內心的想法的慫恿之下,戰爭一觸即發。那有關夷陵之戰的導火索,想必大家也是十分清楚的,最主要的塬因就是關羽敗走麥城,然後兵敗被東吳這邊的人殺害。

其次,劉備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欺負的角色,而是已經成長為一方霸主。在當下的環境下,自己的結義兄弟被殺,荊州地盤的丟失。這對於劉備的損失來說,已經大大削弱了蜀漢的整體實力。此時的劉備作為蜀漢的當家人,可謂是顏面掃地。對於久經沙場的劉備而言,他自然也會想著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此前的劉備是背靠著東吳發展,現如今自然也要給東吳一點顏色瞧瞧。

二、劉備戰爭的損失

夷陵之戰的過程中,劉備身邊所率領的部隊,都是多年跟隨自己的精銳。這批精銳對於劉備來說,從入川開始到後來的漢中之戰,可謂是身經百戰。這也就是為什在剛開始的時候,荊州軍在劉備的率領之下,一路高歌,逼得孫權不得不選擇割地求和,同時也向曹魏稱臣。這種戰鬥力,可以想像其威猛程度。

不過在跟隨劉備討伐東吳的將領當中,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在《三國誌》當中的記載而言,雖然具體的傷亡情況不清楚,但是劉備的僅以身免不難看出,劉備的五萬大軍最終所剩無幾的。並且在戰爭當中,那些曾經為蜀漢建功立業的年輕將領,幾乎都隕滅在了這場戰爭當中。其損失的都是作為後期蜀漢的建設的重要人才。這也就導致了後期的蜀漢的人才斷層,這對東吳和曹魏來說,蜀漢之所以能力這差,諸葛亮之所以事事躬親,很大程度都是源於此。並且從後期的人才來看,能夠傑出的優秀人才,在諸葛亮死後,也並沒有發揮多大的能量。內有黃皓霍亂朝政,外有姜維把持兵權,同時姜維也深受其他人的限制。

三、蜀漢丟失的大量人才的同時外部環境也在變

其實排除蜀漢本身發展的實力而言,那對於外部環境而言,他們也在不斷發展自己的實力。先看曹魏,自從漢中之戰之後,曹魏的發展重心已經從軍事轉移到了經濟建設方面。尤其是在司馬懿所實行的屯兵戍邊的軍事策略。在保證軍事行動的同時,還可以保證國家的糧草囤積。這對於曹魏的發展而言,有著很大的幫助。

反觀東吳,雖然在夷陵之戰當中,也受到一些損失。可是這並沒有影響東吳的發展,東吳在歷經三代的發展,尤其是在孫權這一代的發展中,早已經是根基穩固。即使發生較大的戰爭,對東吳所造成不了多少影響。可是蜀漢就不一樣了,劉備本身就是一個作為外來戶入住西川這個地盤的。其本身的影響力就是需要靠著這批曾經的荊州軍,所以才有了可以雄霸的底氣。我們試想一下,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僅僅率領無完人的部隊,那能對東吳造成多大的損失呢?更何況東吳方便不管是軍事還是經濟,都遠高於蜀漢。

結語:

所以說在夷陵之戰以後,魏蜀吳的階梯層次已經劃分出來了,從實力強弱來看,曹魏、東吳、蜀漢。然而實力最弱的蜀漢,儘管有諸葛亮後期的休養生息,但依然在三國的實力分佈來說,反而是越來越弱。並且在糧草供應方面,也成為了蜀漢想要取得勝利的最大的障礙。其實蜀漢來說,可以沒錢、沒有兵力,但是不能沒有人才,縱觀三國,曹魏在人才培養上線,的確很有能力。不管是鄧艾還是鍾會甚至說是司馬昭、司馬師,他們都是曹魏的能人,這也為三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