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的損失有多損失?四個軍師只剩一個?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在三國時期有三場舉世矚目的戰役,一是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二是吳國與曹魏的赤壁之戰,三是蜀國與吳國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每一次都決定了三國時期的走勢。
官渡之戰使曹操一統北方,並擁有了掃平天下的資本;赤壁之戰則是蜀、吳聯手一起對抗曹操,最終使曹操在赤壁折戟沉沙,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而夷陵之戰則是蜀國的轉折點,此戰之後蜀國元氣大傷,徹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實力,此戰堪稱是蜀國的滅國之戰。
劉備劇照
為何要說夷陵之戰會是蜀國的滅國之戰呢?曹操也曾在赤壁大敗,最終不也恢復過來了嗎!怎麼蜀國在夷陵失敗一次,就是滅國之戰了呢?其實這麼說是因為夷陵兵敗帶給蜀國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不說普通士兵的死亡,就連劉備帶去的四位軍師都只回到蜀國一位,剩下的三位不是戰死,就是投降。
夷陵之戰前,劉備也是做了很多的準備,他先是命諸葛亮守衛兩川,然後又讓馬超和魏延守衛漢中,同時讓猛將趙雲殿後,兼管糧草,蜀軍討伐東吳的的先鋒則是由黃忠擔任。至於謀臣,劉備共帶了四位,他們分別是黃權、程畿、馬良和陳震。
黃權劇照
黃權是這四位軍師裡唯一沒有列入「蜀漢十二文臣」的人。原因非常簡單,在夷陵之戰蜀軍遭遇大敗後,黃權率領部下投降了魏國。其實最早黃權並不是劉備的臣子,黃權本是劉璋的部下,曾經他還勸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入蜀,這樣做就是引狼入室,但劉璋一意孤行根本不聽黃權的建議。
後來劉備帶兵攻打益州,劉璋抵擋不住只好投降投降,但黃權卻不肯歸降劉備,他認為劉備不過是個盜賊而已。直到劉備親自去禮請他,並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黃權才願意歸順劉備。
劉備劇照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大敗後逃走,黃權帶領的軍隊也想跟隨劉備一起撤退,但沒想到卻被吳軍給阻斷了回蜀的道路,無奈之下,黃權就帶著人投降了魏國。魏王曹丕詢問黃權為何降魏不降吳,黃權回答:「歸蜀無路,降吳不可,故來投陛下。」其實黃權也算是忠誠,雖然他沒有以死為劉備盡忠,但螻蟻尚且有偷生之念,又何況黃權了,他沒有投吳而選擇投魏,已經是對劉備最大的忠誠了。
不過,雖然黃權降了魏國,但劉備卻並沒有因此為難黃權的家人,他還說是自己辜負了黃權,不是黃權負了自己。黃權在魏國聽聞劉備殺死自己家人的謠言,也不肯相信,可見黃權與劉備君臣二人還是互相瞭解的。
劉備劇照
劉備帶的第二名軍師就是程畿。程畿在三國的歷史上不是很有名,同樣《三國演義》中也沒有對此人進行描寫,但此人卻是劉備十分器重的一位謀臣,他憑借出色的能力還入圍「蜀漢十二文臣」之列,其能力可見一般。
他和黃權一樣,原本是劉璋手下的謀士參謀,劉璋投降劉備以後,他自然也就成了劉備帳下的幕僚,為蜀國的建設也出過很多力。夷陵兵敗以後,他被敵軍團團包圍,敵人勸他投降,但他大罵敵軍,寧死不降,最終死於亂軍之中。程畿真的是一位忠臣,為守大義寧可犧牲生命也不投降,他無愧劉備對他的器重。
馬良劇照
劉備帶的第三個謀臣就是馬良。馬良是馬謖的哥哥,馬家兄弟五人都很有才華,但馬良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劉備當年擔任荊州牧的時候,就把馬良召到自己身邊來做事。在《三國演義》中,馬良還是關雲長刮骨療毒時與他一起下棋的人。
原本在劉備攻打東吳之前,孫權畏懼蜀軍的聲勢,曾派人將張飛的人頭和殺害張飛的兩個叛軍送給劉備,想要求和。馬良也勸諫過劉備接受東吳的求和,重新與孫吳結盟,一同對付曹魏,但劉備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並沒有沒有採納馬良的建議,一意孤行出兵東吳,最終導致夷陵大敗。夷陵戰敗以後,馬良也遇害身亡,馬良的死實在是蜀國的損失。
劉備劇照
劉備帶的第四位軍師就是陳震。陳震原本是袁紹的謀士參謀,後來袁紹官渡之戰失敗身死之後,陳震就投奔了劉備,同樣他的才華也得到了劉備的認可,所以對他委以重任,後還帶他征討東吳。
陳震在夷陵之戰中僥倖地活了下來,在劉備去世以後,他奉命同諸葛亮等人一起輔佐少主劉禪。公元229年,孫權稱帝,蜀漢以陳震為衛尉,前往祝賀,並與孫權開壇歃盟,交分天下。回到蜀國後,劉禪將他封為城陽亭侯。公元235年,陳震在蜀國去世,無疾而終,相比於其他三位謀士參謀來講,陳震的結局算是比較好的了。
其實任何一場戰役死一些士兵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士兵隨時可以補充,但要是死一些重要的大將或者謀臣那可就真的傷筋動骨了,夷陵之戰劉備直接損失三位謀臣,這就是蜀國為何在夷陵之戰失敗後逐漸走向滅亡的原因。